浅谈信息技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  田友礼
[导读] 进而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田友礼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邱庄小学 273503
        摘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方式也逐渐成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课上时间,去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制作课件;生活情境;图文结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强调课程的教育价值,这种把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本知识内容以更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让知识呈现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现在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材大多以文字为主,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所以教师要改变之前的传统死板的课堂讲解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制作课堂需要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课件指的就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备课时间就制作好与即将教学的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可以是幻灯片也可以是小视频或者小动画等等,不但能为学生展现出更新颖、生动、直观的知识形象,还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各种心理因素和想要学习的强烈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授“四通八达的交通”时,我会先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让课本文字以动画或者图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即配有图、文、声、像的教学课件比如一个有关交通的俯视图,然后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结合课件为学生讲解那些抽象静态的知识内容,来教会学生认识交通信号灯和学习交通规则,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还弥补了板书作图无法重放且耗时较长的缺点,借助多媒体可以把课本中静止的插图制成三维动态图像或者视频动画,以用能够变化的画面来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对课件所关联的知识能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生活情境,引入相关场景
        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学生基本都是被父母在温室中呵护着长大的,所以缺乏对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介绍的内容的实质性接触和理解,而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且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增加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给学生以最真实地感受。让学生可以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善恶美丑,以及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授“生命最宝贵”时,我会先确定课程内容,然后为学生讲解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先让学生打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基础,然后我会先让学生通过扮演教材事例中的人物,从中体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和道德知识,进而深入学生在实践中对整体学习的认知,或者有时候我还会为学生引入人物实例,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彭宇案碰瓷事件,来使得小学生能对社会道德与公民素质有自己的看法,进而明白生命的可贵。因为道德与法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就在我们身边,利用真实的人物实例来进行教学展示能让学生减轻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陌生心理,进而让学生可以在多样的事件类型中去对这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理解。
        三、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喜爱图画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文字以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改变之前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变灌输式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更易于学生理解书本内容。
        例如,在教授“我爱家乡山和水”时,我会先为学生准备与“家乡”有关的图片或者家乡文化生活的视频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展示图片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课本中小朋友喜欢的家乡是什么?你又喜欢自己家乡的什么呢?”,根据我所展示的图画,学生很快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我会让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来为自己的家乡作一幅画,让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家乡最具标志性的地方,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其他学生猜猜是哪里,然后再请学生为大家解说一下自己家乡的美景,进而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要从小学生的认知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产生价值观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以及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展开积极思考,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新的教学方式,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余宝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2018(29)
        [2]毛争艳.略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