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安平
梧州市城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根据各地实际调查统计可知,由于建筑市场内部各方责任主体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市场混乱,由于工程质量不达标造成的事故层出不穷。因此,各建设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必须不断加强、完善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确保工程质量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问题分析改革策略
1 实施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高要求、完整的工民建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项目主体结构漏洞、建设构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为建筑施工工人创造和谐、人性化、安全性高的施工环境,进而有效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相应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声誉,而通过实施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能很好地规避建筑团队后期发现前期质量问题而进行翻工重建导致的成本浪费,甚至是危害企业社会信誉等问题,进而有效保障了建筑企业的稳健发展。
2 我国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建设单位的高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存在部分建设单位质量意识薄弱的现象,时常会发生个别建筑单位为了自身的高收益,在将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时采取压低报价的方式,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中标的施工单位在后期的施工工作中为了避免亏本而采取减控施工材料和设备、设计与施工同步、一味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工人工资等,将会严重降低工程质量的举措。
2.2 工民建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施工技术人员未能做好全方位的安全措施,且未重视对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开展;施工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且这些农民工缺少基本的建筑常识和建筑技能,看不懂建筑图纸,不能遵守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规范与准则;材料监测技术人员在监理过程中缺少旁站和巡场的措施,导致大量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被引用于施工建设之中;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工作时未能尽到职责,监管过程只是形式化,甚至没有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导致建设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保养。由此可知,当前工民建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否则,必将严重阻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2.3 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①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与章程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现行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对我国建筑行业仅起到指导的意义,推动意义并不大。②由于监管人才资源与经费的缺乏,致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的监督力度不够。在工程建设后期时常会出现施工材料和机器设备承受力差、质量劣质、寿命短等问题。③工程监督模式过于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当前大多数工程质量监督还是沿用传统的单一化实物质量监督的模式,且工程质量监督内容仍然是要求质量监督全员化,且局限于地基基础、主体、装设3个分部工程的具体化验收。在面对建筑市场上不同的企业和工程时,过于单一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过于狭窄的工程质量监督范围将导致监理单位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监察、评定和及时整改。
3 加强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策略
3.1 提高工程项目各级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1.1 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俗话说,事业心与责任感是一种工作态度,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干劲、工作措施,进而实现什么样的工作效果。因此,事业心与责任感就是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情与成就的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将面临着许多不可知的风险,如施工环境的突然恶劣、工作强度的日益增加、工作情况的复杂多变等,这都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而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首先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树立实干精神,即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遇到质量问题要严格打击。另外,还要加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才能想到深处、干到实处。
3.1.2 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专业技术认知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筑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生产者的智力和技术水平,因此,作为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深厚、广泛、实用的专业知识储存,以及要有自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具体措施有:项目管理人员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与教育;管理干部树立新观念、做好施工建设的带头人,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重视引入新技术人才的工作,建立健全技术人员选拔机制;重视、加强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与技能更新;施工单位开展专业技术竞赛,利用激励机制鼓舞技术工人终身学习的热情。
3.2 全面实施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实施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把好三关,即工程施工前、工程施工过程、工程竣工后3个方面,将质量监督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
3.2.1 工程施工之前的质量监督
在开展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主要需要监督各方根据国家确立的建立健全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文件,对有关于建设设计、勘察审核、勘察单位资格、监理机制和各级施工人员的到位以及一线专业岗位的配备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督。
3.2.2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措施有很多,以下是笔者就此作出的几点介绍:①严格建立旁站监理,所谓旁站监理是指由监理单位指派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关键构建以及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作为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在上岗期间做好日志记录、旁站监理情况等记录报告。②加强现场抽查抽检的巡视。所谓现场抽查抽检巡视指的是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现场进行不定期、不定点的监督管理活动[4]。监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巡视时,需要秉持着“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工作原则,对施工人员状况、工程进度情况、对存在质量隐患的工程构建、机械设备的完整与否、建设材料的质量优劣等情况进行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的现场抽查抽检。
3.3 提高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平台上制定公开化的有关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化管理制度。
(2)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负责机制的信息源,加强质量监督责任始终到人。一个工程从施工开始到竣工完成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责任机制,然而建立一个责任机制的信息源能很好地记录各项工序负责人的变动情况,很好地避免由于人员调动而出现责任堆垒的问题。
(3)加强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引入与培养,相关建立单位需要逐步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高技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力资源考核和培养制度。
(4)全面应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验收系统》软件,如增设密码管理制度、证件留置制、自动监控机制等软件技术规范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确保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施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建设项目优劣的直接因素,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还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做好建设公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仅是建设工作,也是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但是,要想切实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优化到新的高度,就需要树立起全面高质量的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监理人员、工程项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上时代步伐,建设信息化工程监督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金家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36):125.
[2]王欣,王广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策略[J].管理观察,2019(36):29-30,33.
[3]汪阳春.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8.
[4]马晓慈.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措施建议[J].居舍,2019
(3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