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全贵 2.王彬
2.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 810000
摘要:地质灾害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滑坡治理的过程中还容易因为二次灾害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为有效治理地质灾害,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探讨了滑坡治理的具体方法,列举了锚杆技术和挡土墙技术等常用的防滑技术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滑坡治理
引言:
地质灾害是因为岩土层发生变化而出现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会对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边坡稳定问题是引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边坡稳定性和抗滑性低会提高滑坡灾害发生的几率。边坡稳定程度与诸多因素有关,滑坡治理方法要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治理措施。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边坡稳定问题
1.1边坡结构影响稳定性
从内部原因分析边坡稳定问题,边坡岩体的地质构造是影响边坡稳定和引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结构面会控制边坡滑动的方式方向和规模条件,由此产生的滑动形态会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程度。在勘察调研边坡稳定性问题时,首先要重点关注顺坡的结构面,顺坡的结构面非常容易演变成滑动面,如果出现滑动面,要特别注意层面和缓倾角的组合方式,如果是缓倾角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也要考虑到弱化结构面会改变坡体滑动的方向而形成软弱面。其次要关注反结构面,反结构面通常比较稳定,但如果地质软弱就很容出现坡体松动和变形的问题,会在某些特定的组合方式下容易发生滑坡灾害。最后要关注边坡结构中是否含有弧形滑动面,在松散的滑坡中一般会存在弧形滑动面,如果坡体中还包含基岩,在切层的作用下也会出现类似于弧形滑动面的结构面,在治理的时候可以使用压脚或是减少负荷等方法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几率。
1.2其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除了最重要的边坡岩体结构还包括其他几点因素。边坡岩体的物理性质会对稳定性产生影响,岩体的物理性质决定了边坡的抵抗力和强度,边坡的层状结构和破碎的岩体很容易受到侵蚀而降低稳定性,导致滑坡灾害的产生。地震破坏和外部浸水也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边坡岩体在经受地震灾害后会变得疏松,边坡岩体的抵抗力降低导致岩体结构断裂,断裂的岩体会引发滑坡灾害。当大量降水发生后,边坡岩体会变得疏松,疏松的岩体会导致滑坡的发生。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边坡附近修建道路和在开挖中进行爆破等人为因素,会影响边坡结构,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边坡稳定性。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滑坡治理方法
2.1锚杆技术
在应用锚杆技术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展开作业,具体在施工时,要先修整并调整坡面,进行首次喷浆,接着找到锚孔的具体位置,将锚孔定形并进行清理和安装锚杆,最后需要再进行一次混凝土的喷射工作。
锚杆技术的原理是在比较松动的岩体中安装锚杆,能够使两侧发生挤压作用,科学的锚杆排列方式可以促进相邻锚杆的锥形压缩区域重叠,并使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较厚的连续压缩带。将锚杆使用到较为疏松和破碎的岩土内可以有效将岩土挤压粘结起来,进而提高岩土的强度和抵抗力。
2.2挡土墙技术
开展挡土墙工程时,除了要根据标准规范施工,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挖掘地基时要将设计图纸与现场进行比对再进行施工。在应用挡土墙技术进行施工时,通常要使用分层错缝的施工方法,施工中需要保证每一层的横缝厚度是一样的。在对挡土墙的墙趾台阶转弯和基地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可以出现垂直通缝的情况,要科学混合骨料。此外还要保证挡土墙材料表面的平整程度和整洁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石块的厚度。
2.3连接梁和组合梁技术
将连接梁应用在上部挡土墙中可以使挡土墙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科学计算连接梁的宽度和厚度并加强梁的强度,使连接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挡土墙需要连接冠梁顶面,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安装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模板的平整程度,保持整洁干净,减少爆模和人工剃平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组合梁技术的原理是将薄层岩体作为梁,在还没有对薄层岩进行锚固的时候,通常会被叠合到一起而使单个梁发生变形或弯曲,导致整个梁的上下部分全都在受压状态。对薄层岩进行锚固之后,就会形成组合梁,此时的岩体会互相挤压并在各个层体间形成很大的摩擦力,增加整体组合梁的抗弯强度。如果把锚杆埋进岩体里面,就会使每层岩土都能够形成组合梁,大大提高岩土承载能力。
2.4应用抗滑结构和抗滑桩
在滑坡灾害治理中使用混凝土抗滑桩能够对已经滑动但坡度较缓的坡体产生良好的抗滑效果,具有成本小、抗滑能力强的优点,因此经常在滑坡治理中使用。抗滑桩本身是一种柱形的构件,在使用时深入滑坡内部的稳定岩层中并防止已经滑动的边坡继续下滑,起到阻止滑坡下滑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先确定好抗滑桩的位置,在开挖之前还要再次确认定位是否准确,而且在固定好每个抗滑桩之后都要反复确认抗滑桩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钢筋笼一定要放在抗滑桩的中间位置,不可使其偏移。
2.5截排水工作
在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滑坡进行截排水处理,在做截排水工作时要考虑到后边坡的稳定性并对不稳定的坡体进行加固稳定,采取一定的防护抗滑措施。过多的降水和积水是造成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截排水工作是针对滑坡地区的水体进行截断、疏通和排放。滑坡范围内的地下水可以使用抽排或导排的方式将地下水排放出去。截排水工作不是只在发生灾害的地区和发生灾害时才会使用,在日常的边坡防护中,截排水工作可以作为日常防护措施,有效控制坡体的水量,对积存的地表水进行分流处理以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3.结语:
在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边坡稳定性低的原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提前勘察好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找到容易引发滑坡灾害的潜在隐患,并综合考虑实际的地质情况,灵活应用抗滑桩、连接梁和组合梁等相关技术手段,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规范严谨的工程施工来对滑坡进行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李燕.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治理措施[J].城市建筑,2020,17(24):167-168.
[2]毛晓光,王红梅.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