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4期   作者:陈 成 陈爱良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不断加速推进,很多城市原有地下管线建设的整体规模及其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
        陈 成   陈爱良
        杭州伟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不断加速推进,很多城市原有地下管线建设的整体规模及其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由此产生了诸如重复建设和交通堵塞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秩序。究其        原因,历史沿袭的城市地下管线各自为政地敷设于道路的浅表地下空间内,地下空间使用无序、资源相互挤压浪费,“马路拉链”频发,甚至因沟通不畅、施工不当引发了管线事故。为了彻底解决上        述问题,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线建设水准,应当采用新的城市地下管线的铺设方式,称之为地下综合管廊模式。
关键词:协同发展;地下空间资源化;综合管廊
1 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及其功能
        地下综合管廊指的是城市地下市政管线的综合通道,实际就是在城市地表下构建一个隧道空间,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地下管线集中布置在这个隧道空间内,同时将与之有关的附属设施一起铺设到该隧道内,并根据维护需要为技术人员留置专门的出入通道和检修通道等设施,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系统,从而在地下建成一种新型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管线综合构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应当在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统筹有序推进,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举措,丰富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方式,逐步消除城市管线既往问题,有效带动城市建设投资,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质量。
2 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及施工
地下综合管廊按照建设的类型基本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综合管廊3种类型,其适用地点、收纳管线种类以及功能辐射        范围各不相同。
2.1 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
2.1.1 干线综合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通常建设于城市道路中部的下方,担负着与城市发展相        关的重要资源、能源、信息的供给与传输职能,为支线综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务,一般都采用分舱结构。纳入其中的管线主要包括数字电视、通信、燃气、自来水和电力等,也有的干线综合管廊纳入了雨污水系统。这类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为结构断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且输送量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1.2 支线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系干线综合管廊和末端用户间的联络通道,通常建设于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下面,纳入其中的管线主要为数字电视、通信、燃气、自来水和电力等直接服务的管线,结构断面以矩形居多。这类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为断面较小,建设费用较低,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较高。
2.1.3 缆线综合管廊
缆线综合管廊通常埋设在城市道路两边的人行辅道下面,纳入其中的管线有通信、数字电视和电力等,直接对应各终端用户。这类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为断面较小、埋深较浅、建设费用较低,但是通常没有通风和监控等设施,管理和维护较容易。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优点是避免重复开挖、保障交通通畅、防止管线事故、保证管线安全、减少架空线塔、改善城市景观、开发地下空间以及节约土地资源等。同时,地下综合管廊也存在一些缺点,建设投资巨大、管理成本较高、配套法规缺位、管理体系缺失、涉及部门较多以及统一管理较难等。
2.2 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现状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主要有明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施工法以及顶管施工法4种施工方法。一是明挖法,该法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直接工程造价较低,适宜新建城区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二是浅埋暗挖法,对地面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影响不大,拆迁占地少,不扰民,环境影响小。三是盾构施工法,是利用盾构机械在地下掘进,形成地下隧道结构的方法,该施工方法稳定,对地面影响较小。

四是顶管施工法,是在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照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原理是借助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接收坑内吊起的施工方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要根据需要,配置建设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和消防系统等管理系统及必要的设备等。地下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是管理运行维护的“神经中枢”,与地下综合管廊各部分通常建有联络通道。按照运行维护的需要,一般设置有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模拟显示屏、电话交换设备、消防报警设备以及控制操作台等必要设备设施。
3 关于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城市现有地下管线状况的梳理
组织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除了规划工作要做探路的急先锋,还要把现有的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做一次大的“管线普查”。笔者建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涉及哪些权属部门,各有多少种标准、类型的管线,具体的存量,要摸清底数。二是每个部门都要将现有的管线数据情况绘制在一张共同的地图上,搞清相互关系。三是将现有的地下空间使用情况进行数据电子化,转化为数模。这样才能在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规划参考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现精准化施策落实,并为今后的城市地下空间使用建立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在做好管线普查工作的同时,城市地质勘测部门也要同步推进相关城市地下空间的勘查工作,至少要将地下城市建设空间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较为详细的检查,深度至少在50米,地质调查勘测要结合土壤剖面描述出地质岩层情况、褶皱情况、断层情况、土质的硬度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情况,分析出哪里容易透水、哪里容易塌方,为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将上述工作双管齐下同时推进,数据结果实现共享,既能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做好前期的数据准备,又能把城市现有空间地图化、数字化,为所有当地地下工程有关的施工提供支持,这是实现地下空间资源化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工作。按照城市空间开发的次序,应当先开发地面空间,然后再开发地上空间,最后开发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和地上空间相比,地下空间的开发有着较为明显的层次性、有限性和不可逆转性。地下空间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对地下浅层空间、中层空间、深层空间和超深层空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规划以及远期建设规划。杭州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发达国家城市,也落后于北京、上海等我国大城市。目前,正可以借助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杭州的地下空间资源整体规划好,为近期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乃至其他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打下技术基础。
3.2 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
传统的管廊监测、巡检靠人工,造成不安全、效率低、精度差、巡检任务重、维护成本高。采用“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机器人巡检系统,则有数据分析、系统联动、智能分析、全面采集、快速决策、高效、安全等优点,对管廊里面的环境(气体、积水、温湿度)、设备(仪表智能识别、设备温度、电缆温度、设备外观)、廊体(裂缝、沉降、变形、渗漏)等进行检测。杭州是一座数字化城市,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新技术应用到城市建设中。目前“数字化”在综合管廊中应用还不多,但随着新技术的推广,“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技术会在综合管廊中出现。
3.3 综合配置、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维等过程中,始终体现着法制、智慧与责任的交叉。地下综合管廊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各方利益的保障,是各个阶段工作落实到位必要的前置条件。地下综合管廊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配置方案的选择以及施工技术的落实毫无例外都体现着各方工作人员的智慧;所有节点环节都是各个工种相互配合、相互负责的体现。
结束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竣工的同时,也就是运营管理的开始,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就需要各参与方立于全局高度竭诚合作,并且要持续进行。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组织工作的同时,积极、公正地协调指挥各方,发挥地下综合管廊“百年工程”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钱七虎.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J].隧道建设,2017,37(6):647-654.
[2]赵 伟. 城市共同沟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7):3-6.
[3]孙元慧. 薛 松. 孙 琳. 等.青岛某高新区综合管沟工程规划实例[J].市政技术,2014,32(2):109-112.
[4]陶 帆. 风貌与良心的统一——再次关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J].城建档案,2014(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