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变异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于滨华
[导读] 水泥路面作为刚性路面,具有耐磨、稳定性高和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
        于滨华
        身份证号码:37078419891220****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水泥路面作为刚性路面,具有耐磨、稳定性高和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管理不当及外界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水泥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唧泥、错台和坑洞等病害,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和行车的舒适性。因此,如何提高水泥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摆在施工管理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路面;变异控制措施
        引言
        在具体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变异是无法彻底避免的,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只能通过各种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变异量,从而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水泥路面的特点
        由于沥青路面具备保持性高、坚固、行车平稳等优势,因此沥青路面在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部分地区会选择水泥路面,这是由于水泥路面的施工程序简单、成本低,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刚性板块受力
        水泥路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刚性板块受力,即车辆经过水泥路面,其所受荷载可均匀分布于大面积上或大区域中,由此达到降低原本应力所出现的效果。故水泥路面一般应用于沥青路面不适合的地方,如软土地区、沼泽区,能增强路面的承重力度。
        1.2使用无机物材料
        水泥路面为刚性路面,骨料和水泥等无机物是其内部主要使用的材料,如果外部温度升高或出现恶劣的气候时,其具备一定的抵御效果,不会影响路面的硬度,可大大增加水泥路面的使用寿命。
        2市政道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变异控制措施
        2.1原材料质量
        2.1.1水泥
        (1)为了控制水泥路基路面的水化热规模,减少水化热对路基路面的不良影响,公路工程中,应尽可能控制水泥混凝土的水胶比,建议使用硅酸盐水泥材料,或可添加粉煤灰或各类矿料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指标;(2)通过雷氏法评价水泥材料的安定性指标,为了保证水泥原材料的安定性,应使用旋窑生产的水泥;(3)为了避免水泥变质、结块,应保证存储区域的清洁干燥,合理判定施工进度,分批次调配水泥进场,严格控制水泥存储时间和存储方式,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水泥受潮变质;(4)混凝土拌和前应控制骨料温度,在夏季炎热天气条件下,可通过喷淋、遮阳等当时冷却骨料,避免骨料高温对其自身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骨料温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5)所选用的水泥材料的初凝时间不应少于1.5小时,终凝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
        2.1.2天然砂
        (1)砂应选择硬度高、表面清洁且耐久性良好的河砂;(2)若选用机制砂,则应严格控制母材的指标,选用硬度高、吸水性低且表面清洁的母材;以保证所拌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由于粗细集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水胶比明显高于潮湿状态,因此,必须严控集料中的粉体含量,保证粉体含量不大于2%。
        2.1.3粗集料
        (1)混凝土粗集料选择应遵循清洁、高硬度、耐久性良好等原则,可优先选用卵石、机制碎石等石料;(2)粗集料的吸水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应将粗骨料的吸水率控制在3%以内;(3)粗集料级配设计应遵循规范要求,保证不同粒径集料的级配级数控制在2~3内;(4)严格控制粗集料的含泥量,且含泥量指标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略有调整,譬如,强度等级为C60的混凝土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5%。


        2.1.4外加剂
        (1)公路施工用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使用高效减水剂,以保证减水效果,禁止使用低浓度β-萘磺酸盐型甲醛减水剂;(2)为了检验减水剂的效果,在大规模拌和前,应进行试拌,以明确水泥材料与减水剂之间的匹配性;(3)在添加减水剂的同时应添加一定比例的引气剂,引气剂可控制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张力,且具备较高的分散能力,在拌和过程中可连续生成大量泡沫,对拌和均匀性的促进效果显著;(4)减水剂、引气剂等各类外加剂的添加量应控制在6%以下。
        2.2控制运输过程
        混凝土在进行配置之后,要及时运输到施工的现场去,这个过程是极为重要的。要让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不会因为运输而受到损坏,这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解决运输的问题。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出现严重的失水,甚至混凝土和水会产生分层分离。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来说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难以立即在路面施工当中时使用。因此在运输的过程当中,要尽量将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变得更低,确定混凝土的含水量能够在施工的需要范围之内。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尽量要减少停车的次数,同时要选择一些平坦的道路来运输,在确定安全行驶的过程当中,尽量缩短运输的时间,只有这样混凝土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
        2.3优化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混合比不仅要满足路面质量要求,还必须考虑到水泥路面结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所以,水泥混凝土在进行配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将水泥混凝土与减水剂混合的过程中,添加减水剂可以有效使混凝土的水灰化得到缩小,以配制出具有高强度,柔韧性好,持久耐用的好材料。其次,矿物骨料的分级原理一般来说,粗骨料是通过两个等级的骨料进行混合和匹配的,由于目前的粗骨料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很难确定合理的混合因子。根据相关数据,骨料选择粗骨料或稍微粗骨料对于改善水泥路面的平整度,抗张强度和弯曲强度以及骨料的泥浆含量更为有用。粗度应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内。污泥含量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否则,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增加收缩变形。
        2.4规范施工流程
        在实际建筑中,建造水泥路面具有很复杂的过程,包括混合原料,浇筑混凝土,振动,纵切和维护。所有步骤都是紧密连接的。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使水泥路面结构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说,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范及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尤为重要。在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应检查材料的质量和混合比,应及时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规范,例如卸料顺序,水灰比和混合时间,以及水泥混凝土塌陷度必须合理管理。进行路面浇筑时,需要增强振动以避免水泥不均匀,蜂窝状,表面凹陷等问题。通过有效控制养护过程中的湿度以及温度,可以改善水泥路面的质量,从而为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创造良好环境。
        2.5混凝土养护质量管理
        路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安排专人负责浇水养护,在路面上覆盖1层无纺毛毡,根据气候情况分数次浇水,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14d。在路面混凝土养护期间,在进入市政道路的路口位置立路面施工警示牌并设置不易搬运的石块路障,禁止行人和车辆进入路面,加强水泥路面的保护管理。
        结语
        对于水泥路面结构而言,其运营质量直接受原材料质量影响,此外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及压实等施工环节对其质量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将导致水泥混凝土材料出现质量变异,进而影响其理化性能,最终影响后期的运营质量;因此,在水泥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首要控制混凝土材料的变异问题,这对于保障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江波.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断措施[J].交通世界,2017(8).
        [2]孙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
        [3]王旭.承受特重矿用车辆作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J].北方交通,2017(3).
        [4]柴海峰.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病害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北方交通,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