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坚
江苏兴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我国很多项目的灌注桩施工开始广泛使用后注浆技术。此种施工技术作为在灌注桩桩身周围地层中注入浆液时,通过填充浆液、渗透、劈裂、挤密等相关方式,挤走灌注桩桩身周围地层中水、气体等,并占据其原有位置。水泥浆液固化使得灌注桩桩身与周围土体形成一个稳固体,从而大大提高桩基承载力。本文主要阐述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概述与优势,分析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具体应用
建筑作为人类生存之本,从古代人开凿窑洞开始,在人类发展中建筑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伴随建筑企业的深化发展,各类先进技术开始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广泛运用,其中包括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其属于一种新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优势较多,如不受地区条件的制约,应用范围较广;有利于桩基承载力提升,处理桩基沉降;有利于缩短桩基长度与直径,在确保施工整体质量的条件下,不仅可以缩减施工期限,还能节省大量施工材料,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正因如此,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获得了施工企业的高度关注。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概念与应用优势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概述
此类施工技术属于一类辅助性工艺,其原理体现为:通过钢筋笼侧面、预先在地面上埋设注浆管,成桩后一月内实施高压注浆,利用诸多作用如深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与周边土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加固灌注桩桩身泥皮与桩底沉渣之用,促进桩体承载力明显提升,避免工程发生沉降不均匀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使用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有桩侧复式注浆技术、桩侧后注浆技术、桩底后注浆技术等。
1.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使用优势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使用优势呈现在以下方面:(1)应用范围较广,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可以在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等各类水文地质中使用,并利用声波透射法来检测注浆预埋后的内导管,可以确保完整成桩,成桩后强度大于截面钢筋,同时还能让施工成本最大化减少;(2)节约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在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过程中,在确保施工质量全面提升的同时,缩减桩身长度与减少桩数量,这样除了能够实现工程数量以及施工难度减少,还能提升施工进度,减少人工费用与材料成本,经济效益较高;(3)建筑施工环节在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以后,可以让桩身承载力提升,加固周边的沉渣以及泥皮等,从而促进桩基沉降量的有效减少。
2.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实践运用
如今,建筑工程施工中正在广泛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施工速度、减少施工费用,需要对施工工艺以及各项环节严格控制。
2.1安装注浆管施工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通常都在使用镀锌管或是无缝焊接管制成的注浆管,管径一般使用25mm或32mm,在具体施工中,需按照施工现场实况对管材与管径进行科学选择。在通常状况下,制作注浆管的工艺具有注浆管上层花管制作、注浆管中间直管制作、注浆管上层接头制作三方面。制作注浆管上层花管一般为梅花形设计,通常管径控制为7mm左右。待制作完注浆管花管以后,需通过橡胶模、塑料膜、胶带将其严密包裹,并使用钢丝固定,避免注浆施工中出现漏浆情况,如果出现此来问题势必会对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2注浆液的制备技术
注浆液粘稠度、可灌性都会对注浆施工质量产生影响,需按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其注浆泵特征,对注浆液进行科学选择,并对注浆液自身粘稠度及可灌性严格管控,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外加剂适量的添加在其中,比如说,将硅酸盐加入注浆液当中,具备凝结时间的可控性、价位不高,没有毒害等诸多优势,广泛用于国内与国外的建筑工程施工环节。
2.3压水试验
待建筑工程完成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一周以后,下一步就是压水试验,此类试验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注浆管路以及单向阀的畅通性进行检查,并对单向阀周边的沉渣、注浆管附近的泥浆、其他类杂质等详细处理。在压水试验的进行中,因灌注桩段扩孔系数及塌孔系数很大,为确保可以冲开覆盖层混凝土,压水试验需提前进行,在试验流程当中,应有专项技术人员记录好试验的整体流程。
2.4灌注桩注浆施工技术
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中灌注桩注浆施工属于最后施工工序,在注浆施工中,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需要对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注浆水泥量等进行严格控制,并严格根据有关标准来控制施工环节。由于注浆的压力指标并非一成不变的,相关技术人员在得到压水试验的结果以后,按照桩身长度、饱和度、土地性能,适当调节注浆的压力,以确保顺利进行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环节。同时,在具体操作中,需按照桩体抗拔力、土质条件、桩长、桩径等进行注浆压力的科学选择,并按照底层具体条件来妥善调整注浆量。另外,在注浆水灰比的配比设计中,需要先对稀浆液进行充分运用,在进行中等浓度浆液与浓浆液的依次灌注,按照相关人员的施工经验,需控制地下水位以上的水灰比为0.8-0.9:1。
3.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3.1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
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正常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需要将每项施工环节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状况。基础准备工作为将备用电源准备好,避免施工中尤其是钻孔环节由于电力故障导致施工环节发生中断。加强落实施工控制工作,保证每项施工环节都能高效有序的开展,及时将钻孔与清理注浆管等工作中做好。此外,在注浆前期,需要对注浆管保护好,并科学推测出注浆时间、注浆压力、注浆流量等,并进行突发性情况应对策略的制定。在注浆中还需对水泥浆参数变化进行严密关注,避免冒浆情况的发生。
3.2施工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建设
在维护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在项目施工每项细节中贯彻落实,及其在工程施工中参与的每个员工身上。建筑工程在实际动工前期,施工单位先要完善建设保障工程质量的制度,明确每项施工环节质量需求后,指导施工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促进施工人员控制工程质量意识的逐渐增强。在实际施工中,每项施工环节完成以后,都需严格检测其质量方面,严格按照制度需要与各类技术指标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证,这样才能将工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以便于后续施工环节的正常开展。同时,需重视培训施工人员,使其对每项施工技术要求充分掌握,同时还需对其操作方法进行逐渐规范,并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这样才能追究负责人的事故责任,以此还能对员工发挥激励作用,使其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与控制质量的意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整体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先进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实用性较强,此类施工技术在具体操作中施工程度并不复杂,且有利于促进施工水平与施工效果的全面提升,从而减少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与施工成本。为促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具体施工中将施工技术问题进行积极改善,并选择相应的问题防范策略,逐渐优化与改良施工技术,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易梦龙.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江西建材, 2018, 000(003):52,55.
[2]花阳. 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水泥, 2015(4):102-102.
[3]韦羽燕.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03):47.
[4]宋剑峰.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初探[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