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2期   作者:武桂茹
[导读] 课堂交际训练活动的设计可以用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
        武桂茹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九中学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课堂交际训练活动的设计可以用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遵循的教学原则和合理的教学安排才能设计出有效、成功的课堂交际训练活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有利于中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而且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中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通过夯实基础知识、优化问题设计、有效利用课堂讨论等多种的方法,来进一步的实现对于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践培养的过程当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培养的过程当中也有着诸多困难,比如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让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综合的进行把握,合理的对于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时间进行调配,最大限度的凸显初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1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及特点
        依据本杰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观点,思维的六种级别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中表现为:掌握法的一般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国策等,这是“识记”,也就是对具体事实的记忆;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理解基本国策是依据一定的基本国情制定的,这是“领会”,即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重新组织,从而更明白事物的意思;依据所学法律知识,知道远离犯罪,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应用”;面对自媒体时代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学会捕捉有效信息,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是“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厘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形成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正确认识,这是“综合”;正确认识和评判热点事件、焦点新闻中各方的态度与做法,明确这样的认识与评判对自己的意义,这是“评价”。批判性思维是初中历史课要培养的高阶思维,主要表现为大胆质疑和追求真理两大特点,简而言之就是“会思考”“会提问”“会解答”。
2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巧,学生只有会学才能够学得会,因此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重点包括,学生个人的注意力、自信心、思维的灵活度以及独立反思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得学生保持着较高的专注力,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逐步帮助其养成独立思考反思的能力。由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去看待问题,能够主动去反思,能够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正确的抉择,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反之,如果学生不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自以为是且人云亦云。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世界从哪里来的质疑是起源于哲学,对于宇宙中心的质疑则是起源于近代的科学。社会的任何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以质疑为基础的,而质疑是学生能够进行创新的起点。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单向的,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培养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学生能够掌握探索设计的方法,能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创造和批判精神。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当中,经常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新世界探索的大门,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3.1夯实基础知识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需要清楚的看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出发点是基础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才能够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之,脱离了作为基础的历史知识,那么学生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就不能够得以发展。所以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在学生充分的灵活自如的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独立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去思考问题。而要夯实基础的知识,则离不开教师的讲述,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是因为在历史这类自然学科当中,教学的逻辑性以及推理性的特征相对比较明显,由此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更加频繁。同时,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更多的是由相关的历史事件构成的,所以教师的讲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讲清楚历史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把握历史的本质,把握教材的内容,由此才能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优化问题设计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
        优化问题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去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学习更加感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点燃思维的火花,来逐步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知的过程当中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勇于主动思考去得出答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把握适当性,问题既要有效而且要有序,有序的问题应当是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兴趣来进行设计的。更多的是基于学生自身的认知以及学生的知识背景而进行自主萌发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价值。教师应当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一定的历史情境来不断的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活动状况来预设问题,让学生对于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3.3有效利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意见的交流,相互启发,从而弄清楚问题根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作用在于能够使得学生学会钻研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习惯,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当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到以下几点。在讨论之前,教师要确定讨论的目标以及本节课讨论的重点问题,在此之前还要求学生耐心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的思考写下自己的发言提纲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教师在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当中,积极耐心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结束语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在史料方面更加要求求真。科学精神在历史学科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基于历史学科这类特征,史学科本身就具备培养学生这个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先天优势。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进行主动的质疑,自主的探究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培养起来,进而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小娟,陈佳欣.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5):58-64.
[2]朱丽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J].教育观察,2019,8(29):112+114.
[3]段晓丹.初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青岛大学,2019.
[4]张萍.初中英语阅读课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策[J].华夏教师,2019(14):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