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 韩君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韩君
[导读]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建筑物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一般来说,建筑物都使用混凝土进行搭建。因此,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安全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益,它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因此,在建筑作业中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予以精准控制,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与绿色建筑实验中心有限公司   韩君     300467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建筑物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一般来说,建筑物都使用混凝土进行搭建。因此,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安全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益,它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因此,在建筑作业中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予以精准控制,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目前,建筑中使用到的混凝土,一般都是用硅酸盐类水泥当作凝胶材料,把砂子、石子等当作粗细骨料,添加进入对应比例的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例如矿粉、粉煤灰等),加上适当比例的水,通过搅拌、成型、养护等环节从而形成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而混凝土原材料品质和配比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安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过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将会导致混凝土工程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分析认为是因为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石和粗细骨料)变形受约束而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相关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的原料非常丰富,造价成本低,生产过程比较简单,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混凝土硬化后,它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可以有效地具有抵抗压、拉等应力的能力,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设计,从而符合施工技术的应用。其次,混凝土可以在一定的荷载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例如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以及收缩变形等,同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寒冷地区,在混凝土中掺杂一些抗冻物质可以有效地增强它的抵抗力,提升建筑质量。虽然混凝土的优点很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它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原料有着不同的特点,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有关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加强相关的试验检测工作,做好质量上的控制。
        1.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1.1回弹法
        回弹法是检测建筑混凝土强度的一种间接方式,这主要是因该种物料的抗压性能和回弹值之间存在较大关联性,基于此能够推导出混凝土的抗压程度,在业内以上这种检测方式被称之为表面硬度法,但是其只限于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检测,要想明确混凝土内部构造是否和设计要求间存在较大出入或有质量缺陷,,利用表面硬度法很难检测出来。历经数年间的实践历程,笔者发现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并不唯一,比如回弹仪的类型与质量、水泥的掺合料、外加剂、检测角度、养护时间、浇筑面的形状、碳化程度以及检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等。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为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一定要重视检测仪器的适用性。
        1.2钻芯法
        该项现场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钻芯机从混凝土内部抽取样本,而后在专门的仪器设施协助下定性检测试样,核算混凝土的强度值。在钻芯工作阶段,参与人员要事前设定钻芯的方位和深度,借此方式将钻芯设备对建筑构造形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应将混凝土构造较简单或受结构应力偏小的部位作为钻芯取样的具体部位。钻芯阶段要加强直径指标的控制,最好是骨料粒直径的两倍,进而从基础环节保证试样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回弹法进行对比,钻芯法能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但可能对其内部构造完整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钻芯法的局限性较高,采用该法仅能对部分混凝土进行抽检,若拓展钻芯处理的应用范畴,则会对建筑构造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短缩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2.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
        2.1石子的粒形
        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石子粒形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要超过级配的影响。较好的骨料粒形一般为等径状,也就是类似于球形。在表面粗糙程度差不多时,等径状骨料的比较面积最小,对水的需求量也更小,能够同时达到多种施工需求。例如,在某工程施工时,使用多种骨料制作C60混凝土,如果使用强度虽低,但是粒形较好的A类石子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了190mm,28天的抗压强度为70.2Mpa;而使用了强度虽高,但是针片状含量较大的B类石子时,由于混凝土拌合物对水的要求较多,在达到混凝土强度需求的水灰比下,拌合物缺少较强的流动性。若要确保塌落度也能够满足195mm,就可以通过提升用水量予以解决,也就是提升浆骨比,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既有更大的开裂敏感性,也更不经济;另一种方式是增强水胶比,但强度不能满足对应的需求。
        2.2原材料抽检过程中的控制
        原材料抽检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加强这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首先,有关人员需要对原料的质检书以及合格证进行具体的研究,明确其中的参数范围,并且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图纸进行对比,找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初步的对合格性进行检测。其次,可以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按批量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于水泥来说,在检验强度、安定性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可以加强现场的监督工作,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来说,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设计过程,加强计算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原料在比例上存在的错误,做好质量把控工作。
        2.3完善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体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完善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只有拥有健全的制度和体系规范,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连续性,才可以将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依据。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促进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大了建筑材料的审查力度,强化检测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由上至下的产生一定的监督体系,对每个阶段的检测工作进行细化,确保在混凝土性能检测上的有序性,推动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
        2.4加强采样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取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采样工具,并且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进行编号,避免后续操作上的混乱,还应该提前判断测量器具的合格性,避免由于故障问题对后续的检测工作造成麻烦。而且在样品的保管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特点,很快就会发生性能上的改变,所以要加强时间上的把控,尽量保证在试验过程中的均匀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可以适当地在混凝土运输和保管的过程中不停地对其进行搅拌。另外,在混凝土采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它的随机性,尽量扩大它的选择范围,从而保证数据的普遍性,可以作为混凝土质量检测结果的代表。
        结语
        本文围绕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技术展开讨论,合理应用该项技术,能为精确检测出混凝土强度值提供可靠支持。当下,检测技术应用过程较为理想化,施工人员在多个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处理,很多工作在推进阶段没有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后续阶段,更应从思想上重视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开发出一些更简便、有效的技术方法,立足于现场环境实际条件,进一步提升检测技术实施过程的可靠性,获得更多高精度信息,提升工作质效。
参考文献
[1]郑冰.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0,47(10):44-45.
[2]李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脉冲激光无损检测技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4):673-675.
[3]万能.建筑混凝土钢筋锈蚀原因及检测分析[J].江西建材,2020,17(8):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