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汪贵珊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汪贵珊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中和九年制学校  643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并帮助人们进行交际,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交际工具,同时我国许多的历史传统文化依赖语文文字传承和传播,因此学生学习好语文,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及语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学校及教师都应当进行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语文教材中含有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璀璨历史,在悠悠漫长的古老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遗迹,同时也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我们创造了无数引以为傲的文明,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反应了寄托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了我们的民族魅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导不仅要偏向于文化知识的理解,更要注重于文化能力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1]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呢?下文将简单的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国之瑰宝,体现了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是我国智慧和理念的结晶,体现这我国独特的民族魅力。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仁义礼智信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及民族信念,同时也是国人做人做事遵循的标准和原则。中华传统文化大多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不过,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打开国门面向世界,五花八门外来文化的冲击,令大家感到新鲜和好奇,甚至有部分人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逐渐开始对所谓的“洋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对日韩文化和欧美文化深以为然,逐渐疏忽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甚至对此产生抵触。吃惯了“洋快餐”的学生们渐渐的失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盛宴”兴趣,年轻一代的学生对日韩偶像剧、好莱坞电影持热捧态度,而对我国的国粹昆曲和京剧毫无兴趣可言,甚至觉得咿咿呀呀甚是无味。对于西方的摇滚和说唱趋之若鹜,殊不知我国的唐诗宋词也有着不可替代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以上问题早已经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如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逐渐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从小提高孩子们的国民意识。[2]国家和学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措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也都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并起到了可喜的效果,教师们应当再接再厉,在收效甚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积极意义
        1.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3]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和精华部分,传统文化无不体现出我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崇高精神信念,是大国精神和风度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将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之魂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的理念统一之后,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使生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加和谐,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


        2.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审美情趣
        当今社会流行“颜值即正义”,过多的以事物的外表作为评价标准,学生们对知识文化内涵不足的网剧等趋之若鹜,甚至有沉迷其中的趋势,这种现状与学生成长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小学生抓起,进行拨乱反正的教育。如引导学生多接触、练习中国的传统游戏如猜灯谜、对对子、诗词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审美情趣。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1.巧用充满趣味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任何学科、任何内容的教学之前,懂得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实现了一般的成功,教师应当掌握有效地引导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小学生天真浪漫,生性活泼,不喜欢拘束性太强、规矩性太强的教学,因此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前期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鲜、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诗词、谜语、对子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特点是简单且有趣,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初级阶段,可以采用对对子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他们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教师可以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来引导学生对对子,如天对地、雨对风、上对下、花对树、阴对晴、上对下、前对后等等,对子中包含的都是在日常经历中可以体验的到的因素,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2.巧用旧诗新唱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时,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形式来进行经典内容的教授,如可以采用流行歌舞的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诗词教学。对于有些小学生来说,语文基础比较一般,积累尚且不足,对诗词不感兴趣,简直到了望诗生畏的地步。此时,教师应当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手段,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与舞蹈结合在一起。
        如今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如在教授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词内容进行相应的舞蹈动作编排。现在互联网上有许多以流行音乐演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视频,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诗词视频,一边教授学生自编的舞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民族之魂,体现着我国五千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展现着我国仁义理智信的大国理念,身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身系传统文化的民族之根,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应该从娃娃抓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应当引起重视。
        文献引用:
        [1]刘金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J]. 中国民商, 2019, No.79(07):267-267.
        [2]马学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 000(022):P.36-36.
        [3]赵世方.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 000(011):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