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王乐佳 指导教师:刘博士
[导读] 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高中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王乐佳 指导教师:刘博士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高一(16)班   324100
        摘要: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高中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应当深刻意识到自身这一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充分把握自身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发现并解决一些历史实践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通过展现自主性,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一、在教学情境中,丰富自我的自学体验
        建构主义者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强调了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张玉彬在《理想课堂的建构与实施》这本书中,以教学情境为切入点,强调了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指出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思考和探究,还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将思维凝聚到具体的教学问题上,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获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情境中,更利于学生体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且更有效地进行自学体验,潜移默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借由具体场景,学生能够建立对所学的理解,同时锻炼自学能力。而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课堂也可以顺其自然地被建出来,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我们在参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主动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重,驱动自身自学体验。以“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这节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于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展示了“断发易服”“报刊与电影”和“移风易俗”这三段视频,让我们直观的看到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人们生活的变化。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需要认真观看这三则视频,用心去体会,然后将视频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总结出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借助情境融入到了具体的时代中,使我们自主地进行了切身体验,还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所学的深刻认知,便于建构自主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自学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保障。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要求。课程资源是影响学生自学兴趣的因素。在参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帮助学生挖掘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吸引下,产生自学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做准备。以“梨园春秋”为例,该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我们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知京剧的艺术成就。带着好奇心完成教室布置的小组合作任务。我们小组分到的任务是“元杂剧与昆曲”,接到任务后大家都开始采用多样途径搜集信息。搜集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通过搜集信息,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建立本节课知识的认知,便于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各个小组选出代表,扮演“小老师”,将本组搜集到的信息展现出来,从而获取自学乐趣,产生浓厚的自学兴趣。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建构自主学习课堂的目的是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我们才能获取更多知识。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所以没有提高,是因为教师忽视传授自学方法。基于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根据教师的引导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因此,在参与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激发自身的主动性,探索更多的自学方法,久而久之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汉字与书法”为例,这节课内容较为简单,是符合学生历史学习需求的。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采取批注式阅读的方式,自行分析教材并总结知识。我们在边阅读教材内容时,一边勾画重要信息,一边借助框架图,将这些重要信息,清晰地展现出来,自主地理清新知内容,建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打造合作教学模式,完善自主评价方式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开展合作互动型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合作学习、有效评价不失为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历史学习中,首先,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划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以四至六人为宜,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分析知识的重难点,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有了更加广阔的思考、讨论空间,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自主学习的热情。其次,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会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多角度、全方面进行评价,逐渐完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与学生之间互评三者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价,让我们了解自身的不足,促我们其不断深化认知,巩固知识结构,从而激励我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为主题进行课题分组研究,小组成员明确各自在组内所担任的职责,将收集资料、分析信息、实地调查等任务细化,结合各自特长完成历史课题探究。
        综上所述,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立足自身的学习主体性,将学习历史的权利还给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激发自身的自学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重,驱动自我的自学体验;加强学法探索,提高自我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自主学习课堂,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兆民.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9(17):103.
[2]梁宏宇.高中历史自主学习实践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3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