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东
广东省茂名市双山小学 525000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针对城市小学留守儿童。互联网能够使得家校间的沟通得以有效加强,能够促使家校形成合力,更好地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本文首先探讨了城市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影响因素;其次,对城市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模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最后,基于互联网技术对城市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小学;留守儿童;互联网;家校共育
一、影响城市小学留守儿童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因素
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诸多城市农民工外出打工或经商,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量也不断增多,某种程度上使得城市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由老人看护,对于这些儿童的教育,实际上老年人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学校也不能保障面面俱到,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者联系更加紧密,家长能够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的把握和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所以家校共育模式在城市小学教育中的建立有着不容忽视的必要性。
家校共育模式构建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传播内容。家长希望能够对学生在校有着怎样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表现有所了解。教师在对信息发布过程中,应当考虑家长的关注点,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进而帮助家长更好地实施针对性教育和指导。二是传播对象。因为家长基本上都没有在学生身边,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构建家校共育使得学生、家长、教师间形成了有效地交流途径。三是传播效果。当前智能手机在社会民众中得到了广泛普及,老师可以构建QQ群、微信群,进而帮助家长及时地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把握。
二、城市小学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长应当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作为家长也应当发挥自身的教育责任和作用,因此应当形成家校共育,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虽然说家长并非专职教育人员,但是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教育主体,家长自身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鉴于此,家长应当给予教育问题足够的重视,但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家长们对于孩子在校情况了解不深,因此也需要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家长也应当将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反馈给学校,促使教师更好地展开教育。
三、互联网技术下城市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家长应当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
当前导致城市留守儿童存在的一方面主要因素就是缺少家庭教育,另外也和家校共育模式开展不力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互联网技术下老师和家长应当对家校共育模式进行充分的利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家长应当转变和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引导学生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促进学习中各方面素养的发展。因为学生家长要到外地进行务工,相应的就导致不能及时的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但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以及家长都可以在家校共育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老师可以对相应的教学课程进行录制,引导学生们在课后线上进行学习,也可以推送相关的教育知识给家长,帮助家长在工作之余学习,对学生的在校状况进行把握,采取合理的教育。另外,教师以及家长可以在家校共育平台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对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智慧行分享。因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差异性特点,鉴于此,家校共育应当基于学生实际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使得城市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以解决,家校共育模式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对家校共育平台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此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对网络平台进行充分的运用
课堂教学毕竟存在有限的时间,同时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指导,所以留守儿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有可能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相应的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通过实施家校共育,能够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老师可以将网络平台充分运用起来,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线上学习。老师也可以构建自己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并录制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班级群中上传,引导学生进行课下的练习。假如说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基础,老师可以将一些知识拓展内容分享到平台上,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另外,也应当在平台上积极的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让家长能够把握子女的在校表现,继而实施教育监督。最后老师可以使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强化远程互动,共享教育资源
家校共育机制对于小学生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使得社会民众之间有了更便捷的联系渠道。老师应当将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应用起来,对家校远程互动进行实施,促进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但是因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存在不对称性,老师也可以通过远程互动保障资源共享的实现。比如说在节假日和周末期间,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遇到问题时就可以通过QQ微信的方式与教师进行远程互动,进而更好地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教师也能够对家庭中学生的表现状况进行了解,实施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另外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也能够对家长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将教育中家庭教育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效果。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家长通过告诉孩子工作中的趣事,能够使得家庭关系更加融洽,这对于家校共育作用的发挥也有着促进作用。
(四)展开家长培训,全面发挥家校共育作用
老师应当意识到,不同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际上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提升家长素质和能力的一个过程。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学习,如此才能使得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有相关研究证实,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说当孩子不能较好的完成作业时,家长并不能有效的引导。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向孩子承诺,假如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虽然通过这样的模式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得学生的成绩得以提升,但是学生也有可能对学习产生误解。他们认为好好学习是获取物质奖励的途径,相应的就会对其自主学习产生影响,对其长远发展也会有负面作用。鉴于此,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培训能够使得家长的教育能力水平得到发展,促进家校共育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纪龙,肖晓锋.城市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创建策略[J].新课程(下),2018(3).
[2]杨宏杰.拓宽合作渠道,提升育人能力——家校合作育人实践中的几点做法[J].家长,2021(03):63-64.
[3]王芳. 构建“敞亮向上”的家校共育生态园的思考与实践[N]. 江苏教育报,2021-01-15(003).
李志东,男,广东茂名,1981年11月,汉族,本科,小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茂名市双山小学,专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