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3期   作者:魏小平
[导读]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慢慢改善
        魏小平
        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实验第一小学  湖南 长沙  410200
        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慢慢改善,尤其是小学体育素养的教学。小学时候的体育课程训练除了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加强还有对其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加强。体育教师从学生小时候就加强其的体育训练,可以很好的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使其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但是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安全意识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意识;培养分析
        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大环境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方针下,把学生当成课堂主体来进行安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体育教师的欢迎,而且更加适用于现在的教学体系。学校开始注重加强学校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并积极进行安全体育的课程建设,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成为教学基础。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可以看出,学校建设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小学体育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以及培育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精神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师一定要以安全意识培养为基础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现状
        1.小学体育教学缺少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
        对于部分小学院校来说,许多学校貌似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一生多么重要,甚至一些教师觉得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要。部分小学教师觉得小学体育教学就是给学生玩耍的时间,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己锻炼而且缺少安全意识宣传。在一些小学院校,经常存在着体育课堂被文化课堂占用的情况,这可以看出这些小学院校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性。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并让其他科目教师认识到学生体育课堂训练的重要性,避免被占课等情况。毕竟在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心理认知能力不够好,所以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学生训练中如果没有安全知识的科普,就会很容易出现韧带拉伤、运动过度等不安全的现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自由训练,应该在这之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体育器材使用安全性缺乏保障,学生的安全使用意识不够
        在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的体育项目比较多样所以涉及的体育器材种类也比较多。但是学校的体育器材使用宣传力度不够,所以学生的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安全性问题。其次就是虽然学校的体育器材种类比较多,但是实际体育课堂训练过程中由于器材的使用次数并不多,所以出现了器材设备老化陈旧等安全性无法保障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校也应该加强体育安全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加强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避免学生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性事故。但是目前来看,现在的小学生对体育器材的使用了解并不清楚而且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甚至一些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时候不遵守使用规则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出现。部分学校没有及时对陈旧的体育器材进行及时的更换,学生的安全意识又比较薄弱,所以学生使用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伤害。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需要加强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的使用宣传,让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3.训练前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训练中缺少安全性
        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缺少一些课前工作,比如提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小学体育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其体育训练的首要安全性条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就开展体育运动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身体受到伤害。比如在体育课堂的训练中,学生是否可以长跑、学生是否可以进行高强度训练、学生是否有心脏病等问题,教师需要在开展训练之前了解这些问题。但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做的还不够,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没有达到教育效果。

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老师所有的教学手段还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方式
        1.合理规划体育课程设置,有效加强安全知识的渗透
        有专家曾经说过,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课堂前半部分的学习注意力较为集中,这种学习心理在体育教学中也为适用。体育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进行体育课堂的安排,在课堂前半节把体育实践中的相关安全知识告诉学生,让其真正的训练实践中有这种安全意识。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前半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其觉得较为困难的一部分体育动作,并告诉学生训练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性的问题。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性训练的意识,还能高效完成教师所教的体育动作。教师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进行体育动作教学并融入安全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形成安全行为意识。通过这种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安排,有效的融入体育安全知识,既可以保障学生享受快乐体育还能保证其体育训练的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育意志精神,还能培养其体育道德意识。
        2.加强学生对体育器材的使用认知,使学生的使用安全得到保障
        多样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很好的提升小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体育器材的使用多样化能够大大的引起学生的体育训练积极性,但是体育器材的使用安全性同样是需要重视的要点之一。单从体育教师方面来说,不仅要充分的利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宣传体育安全知识,更要给小学生创建一种具有安全性的训练条件。在多样性的体育器材训练课堂中不仅要借助器材多样性来引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重视,还要让学生在重视的同时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这些器材的使用方式,避免使用器材时出现安全性事故。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可以训练的体育项目能够激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可以使用的体育仪器种类,能够使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样的体育器材的使用认知是使用安全的基础条件。体育教师创建灵活性、欢快的上课氛围时也不要忘记加强学生的器材使用安全性,如跳绳、单杠等课堂学生经常接触的器材,使学生的体育安全性得到保障。
        3.加大安全意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科普
        在大多数小学院校中,针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宣传工作力度都比较大,所以这些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点来对学生培养体育安全意识。体育安全同样是小学生校园安全中的一部分,体育训练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安全性问题导致学生身体受到伤害。比如小学生做运动操之前没有进行拉伸造成韧带拉伤、或者教师在不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下让学生高强度训练造成身体伤害等,这些体育训练安全性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宣传,让这些知识成为体育常识。毕竟体育安全知识的科普不能只停留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去,校园体育安全的宣传更为有效,体育教师借助校园安全宣传来让学生了解体育训练安全性知识更能实现安全知识科普的效果。比如学校在宣传校园组织安全的时候,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点来给学生宣传体育训练过程中组织的安全性,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锻炼可以避免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像短跑训练中有组织的跑步,能够避免学生奔跑过程中出现摔倒、碰撞。
        三、总结
        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训练过程,是因为小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堂上的锻炼提升自己。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体育动作的训练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提升自己的品质教育,养成良好的德育精神。安全问题是教师顺利展开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首先加强自己的体育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冷小刚.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2]徐志刚.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成因与.对策[J].新校园,2009(9)
        [3]邹大华,何仰英.学生体育的特点[J].体育科研,198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