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3期   作者:彭运才
[导读] 这些年国家提出了新的教学政策,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彭运才
        湖南省醴陵市明月镇贺家桥中学 412215
        摘要:这些年国家提出了新的教学政策,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来说,知识点增多,理论变难,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他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探索知识点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随着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让学生主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不同课程的学习技巧,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碰到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点时,在短期内很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充分掌握,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式,拓展自身的解题思维,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立足学生的数学基础,科学合理进行分组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时,应对他们的现实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表现,将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将数学基础优异、数学基础一般、学习能力较强以及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组织到一起,在每个小组中均匀分布,这样学生在后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各自身上的长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当教师将小组分好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推荐一名组长,让学习委员将每个小组的组长整理成一张名单,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后期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组的名单,分布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针对性。但是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部分学生在分组之前数学成绩很好,由于自身学习态度松懈或者学习方式不对,导致他们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或者有的学生在分组之前数学成绩一般,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帮助,在短期内数学成绩有所提升,这个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重新进行分组,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学生,对自身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理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的合适与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这节课需要讲述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将知识点分成基础、重点和难点三个部分,给每个小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可以将这三类知识点进行平均分布,促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一元一次方程”时,这部分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它是基础的代数方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的问题,总结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存在不足,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从而导致题目出现做错的现状,降低了做题的正确率,对自身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形成条件。比如,教师可以询问他们一元一次方程包含多少个未知数?它的未知系数是什么?它的表现方式都有哪些等,通过由简到难的方式,引导全体主动投入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小组分布三个左右的问题即可,避免增加他们的课前预习压力,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防止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学习任务推卸给其它同学,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将自身负责的数学问题、解决方式以及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上进行详细描述,课前由学习委员将其收集起来,上交给教师。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还能促使教师在翻阅学生的预习笔记时,分析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讲课目标,提高数学课堂的针对性。


        三、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过去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向班级上全体学生讲述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然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完成。因为每个班级都有数学基础好和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有可能数学基础优异的学生已经将数学题目全部完成,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还没有完成,教师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更多的数学知识点,通常会在部分学生数学题目解决完毕之后,直接给学生公布数学答案以及做题思路,这样的讲课方式虽然能够确保数学教学顺利进行,但是没有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的情况,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时,也不能及时对教师进行请教,长此以往使得数学问题越堆越多,对自身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情况,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课堂讲解任务,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课,促使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进行纠正,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实数”时,这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明确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关系,对实数的大小进行比较等,因此教师可以将这节中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让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他们留下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负责的知识进行讲解时,有可能会出现讲解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可以在他们讲述完毕之后,询问该小组的学生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让他们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当学生补充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课堂讲解表现进行点评,在点评中将实数的相关概念渗透其中,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掌握更多的实数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认知还没有健全,很多学生对自身没有理性的认识,他们对自身的学习基础通常是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考试分数进行分析,这样的现状容易造成学习反馈出现滞后性的情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对自身的学习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全面的认识。然而我国每个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在教师的评价中,以良好的态度进行学习,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到“反比例函数”时,这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路错误、过程不完善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做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分层的讲课内容,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负责那些比较难的问题,比如二次函数的平移方法和规律,学生要想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理论,就需要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深入探索二次函数平移的相关概念;对于那些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负责基础的概念,比如二次函数的概念、基本形式和性质都有哪些,让学生通过作图的形式进行理解。当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让班级同学对他们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讲解方式进行解决。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差异化评价,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做题思路在班级上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将二次函数相关概念告诉他们,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对于那些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发言内容入手,分析其中的优缺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纠正中,改善自身的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时,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占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14(12):70.
[2]金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59(1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