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 邓伟华
[导读] 音乐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伟华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
        摘要:音乐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有效的初中音乐学习获得基础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要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进行有效的初中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妥善运用小乐器,提高学生律动节奏;实践表演化教学,加强学生艺术修养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方法
        如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保证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促进教育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显示学科教育功能和积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们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摆脱传统观念和模式的误区,把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根据现实学情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弥补传统方法和模式不足。
        一、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的组织与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改变学生分类和竞争关系,改变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发展和进步。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根据“群体间同质、群体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地将全班学生分为4~6个学习群体。此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实现思维互补和资源共享,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演奏-打击乐合奏》时,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打击音乐的基本特征,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以交流讨论的方式获得知识。同时,为了节省授课时间,在准备授课阶段将学生分组,每组5人,分组后重新安排研究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探索曲目。经过各组激烈的讨论,学生最终得出结论。随后,教师要给予各组展示空间,派代表展示组成员讨论结果。通过认真组建学习小组,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
        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育过程从无聊变得更加生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情体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传统教学手段合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照片展示、录像播放等功能来表现音乐内容,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学习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相关因素来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音乐的存在。
        例如,在教授《凤阳花鼓》这一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民间小调的魅力,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民族热情。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课后,利用多媒体表演民谣中的舞蹈,让学生凭直觉感受到民间小调的氛围,欣赏民谣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学生的热情变动后,引出歌曲,使学生更加感受到民间小调的魅力。这样,在初中音乐教育中,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体验。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和重视,改变过去的单一成绩评价模式,构建多元、科学的评价机制。具体来说,教师应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学生很大的鼓励,进而确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卡林卡》这首歌曲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并构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评价机制。另外,下课后,教师把握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构建多种评价机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四、妥善运用小乐器,提高学生律动节奏
        乐器的共同演奏使我们看到了美妙的音乐世界,展现了美妙的情感流动,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简单的乐器,如铃、三角铁、木鱼、吉他、口琴等乐器,学生一边结合乐器的演奏一边学习曲子,这样的曲子学习更加深刻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特别是在学生合唱时,融合了乐器的演奏,给全体合唱带来了生动和节奏感,提高了审美体验。乐器进课堂加快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弥补单纯的理论化、程序化的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在教授《二泉映月》一课时,教师开设了适当使用乐器的课堂。教师可以把二胡带到教室里,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感受到节奏感,掌握节奏,培养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在同一张桌子或者是前后的桌子上组成一组进行二胡的练习。学生应通过乐器演奏完成乐谱学习,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兴趣指导乐谱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中多次练习乐谱。适当使用小乐器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使整个音乐教室更加美丽。
        五、实践表演化教学,加强学生艺术修养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教师要开展生动的音乐表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年龄进行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艺术修养。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开展音乐剧表演活动、校园歌手竞赛活动、音乐作品鉴赏活动等。表演活动使学生开心,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了表演和歌唱。音乐教师通过隐性渗透音乐教育理念,贴近学校生活,开展相关音乐剧、戏剧的排练,举办几个校园歌手大会、乐器演奏大会,设立班级合唱团等多种活动。实践活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心,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表达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初中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气质。
        例如,在讲授《新疆之春》时,教师进行了实践演技化教育。这首歌描写维吾尔族的生活和风俗,很活泼自然。初中教师可以配合民族歌曲的特色,让学生穿着服装唱歌,贴近真实的生活,具有古朴、认真、愉快的跳跃、幽默感等特点,民谣可以根据情景实时唱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练习唱歌。总之,实践演技教学充分激发了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音乐灵感。
        总之,提高教育有效性是教育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推进和执行新课程改革的动力。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使命。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结合现实学情,认真构建学习团队,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推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先进策略的全面应用,不断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初中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岩.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读写(教学刊),2019,16(09):13.
[2]王琪.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6):211.
[3]周鹤松.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中学校外教育,2011(2):5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