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岚
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322000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而写字则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一名二年级语文老师兼写字老师,尝试从认识起源,激发兴趣;多重指导,螺旋提升 ;多元评价,促进提高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夯实小学低段写字的基础。
【关键词】 兴趣 有效指导 评价
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让写字教学的成效看得见,我在教学中摸索着,思考着,从三个方向开展写字教学,初有成效。
一、认识起源,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意思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先从兴趣入手,写字教学也不例外。
(一) 追根溯源,有据可依
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早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不断吸收各种元素各类文化的滋养,他的魅力不仅在于线条的变化,还在于角度的协调,更在于起承转合的匠心独运上,写字既有对前人的模仿与继承,更有对线条的探索与创造。我在实践中充分抓住这一特性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玲玲的画》一课时,书写“拿”之前,我先出示它的古文字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相机解释“合、手”表示双手牢牢对握,从而理解“拿”的意思是掌控、掌握,并编排口诀记一记:合手握持就是拿。这一课中的“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猜一猜,编口诀:两人站立即为并。这样的方式不仅巧妙地将抽象字形和形象的图形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了识记印象,同时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了书写的正确率,深受孩子的喜爱。
(二)关注结构,观察字形
《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具体阐述了横细竖粗、先主后次、上紧下松、穿插呼应、协调统一等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汉字独有字体的特点及风采,巧妙运用,努力引导学生创造出精美的作品来。如教学生字“林”的时候,我为孩子们编了个小故事:有一对双胞胎长得非常可爱,整天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睡觉。慢慢地它们长大了,可是床太小啊,挤不下,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哥哥让弟弟一点,不再像以前那样四仰八叉地睡了,而是把手缩起来点,这样两个人就挤得下了。接着,我范写了一个“林”字,然后问学生:“这对双胞胎是怎么睡得呢?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一学生回答:“他们靠得紧紧的,大哥把一只手缩了起来。”我及时肯定后,一边范写一边告诉学生这就是左右穿插。接着,学生描红、临写,我提醒学生做到尽量靠紧、左右穿插。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使他们乐于学习写字。
(三)儿童角度,兴趣为伴
儿童的心理特征主导他们的学习方式——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用风趣的语言加以引导,例如书写“伞”字时,发现有孩子的人字头写得不够舒展:“同学们看这把伞,扇面这么小,只撑开这么点,带着这样的伞出门,会怎么样?那我们想想办法,改一改。”在开放活泼的情景中,突破了“伞”字的重难点。
二、多重指导,螺旋提升
叶圣陶在《改变字风》中也曾指出:“学习态度本来非端正不可,态度一端正,自然会把写字当一回事。
”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这样一种习惯:“提笔即练字”。
(一)练字之前,练姿为先
大抵书法(书写)无不讲究笔法的。而笔法又常以执笔为起始。正确的执笔,有利于书写质量的稳步提高,有利于书写者的水平发挥。每次在练字前拿出三分钟时间进行握笔练习,久而久之自然见效。
(二)示范书写,树立榜样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有实效的指导。
(三)重点笔画,修改提高
1.红笔标识,指导修改
通过观察思考以及教师有效引领,学生在书写中仍然会出现达不到要求,或者笔画没有足够到位,需要教师个别指导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投影,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比较,在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红笔醒目标出,引起学生重视,也为学生修改做出指导。
2.营造氛围,鼓励观察
所谓有大作为者也必先动心忍性。写字前的约定会让孩子有一种仪式感,规定的时间内,不发出声音,教师也少言语,营造安静的写字氛围。
三、多元评价,促进提高
课堂的时间总归是有限的,从老师这里习得的书写技巧也是有限的,而孩子需要掌握的汉字远远比课堂上接触的字要多,因此激发学生对自己写的字进行反思,培养他们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尤为重要,那么这时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代表点评,明确标准。首先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引领学生开展对书写的评价,选择两个特点迥异的孩子的作业,放在投影上,理出一套“好作品”的评价标准:清晰整洁、大小均匀,结构合理,运笔精当等。
2. 及时评价,感受成功。心理学家说:渴望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心里原动力。写字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它应该是来自于学生的“内驱力”和“原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孩子有自我评价的意识,即自己与自己比,同时自己与他人比。同时在教学中,我采取独特的评价机制,我精心准备了几枚给力的印章,写得好的字,就用章盖上,累积一定数量可以获得老师的奖励。
3.创设平台,多方展评。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我想方设法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他们创设多种多样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作品。课后,在教室办学生书法作品专栏,比比谁上榜次数多。
我在践行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深刻感受到,当孩子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轻松有趣的氛围营造,从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书写热情,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定能使孩子乐在其中,感受中华汉字魅力的同时,让笔尖的美尽情流淌。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字教学解读
【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4】 陈学光 自我评价对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影响研究【J】?
【5】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