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冯碧湘
[导读] 小学阶段是形成习惯、价值观和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但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学或者道德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绘本故事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故事的形式向儿童传授知识和道理。它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需要,打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吸引学生进入,又能更直观地展现各种生活情境。

冯碧湘   四川泸州市长江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形成习惯、价值观和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但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学或者道德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绘本故事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故事的形式向儿童传授知识和道理。它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需要,打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吸引学生进入,又能更直观地展现各种生活情境。
【关键词】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使用价值;教学契机;应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84-01

        一、绘本故事的使用价值
        绘本故事内涵丰富、形式各异,它们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些什么呢?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再现生活场景,有利于焕发课堂活力,有利于落实育人目标。阅读这样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绘本故事的教学契机
        1.用作贯穿课堂的线索。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的绘本作为贯穿整节课的线索,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3课《我能行》中的绘本故事是《咪咪学本领》,执教时,教师出示图一和图二:小猫咪咪看到有大猫咪很熟练地抓住了老鼠,它也想成为捕鼠高手。引导学生说说你周围有哪些很好的榜样,你想有哪个方面也值得大家学习?这是和本课第一板块“大拇哥送给你和我”相匹配的;随着故事推进,出示图三和图四,说说咪咪遇到的困难,结合课文第二板块“我哪里还不行呢”情境图,引导学生找找图片上小朋友们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然后进入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我也能行”,读一读大花猫的提醒,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相信自己能行,我才可能行;故事最后,咪咪终于学会了捉皮球,那捉老鼠也不在话下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情境图,思考:谁才能像咪咪一样获得成功?通过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不能光嘴上说说我能行,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行。这节课按照“绘本导入——找找不足——建立自信——付诸实践”这一流程,环环扣住绘本故事,将故事情节贯穿本课教学,用故事中的困惑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应问题。
        2.用作一个独立的教学板块。绘本故事作为每课独立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用作贯穿课文的线索,还可以独立设计。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导入本课,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就可以用《青蛙看海》的绘本故事导入;也可以作为本课的结尾,例如一年级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其中的绘本故事是《拖拉鸟》。在学习了课文内容,知晓了为什么会有拖拉行为,拖拉行为会有什么后果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拖拉鸟改掉了拖拉的坏习惯后,会有哪些变化?如果它还是坚持不改,又会有什么后果?这样便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用作正文的补充和延伸。绘本故事不仅仅是道理讲述的平台,还可以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学习完正文内容以后,如果时间不充足了,那么《风的朋友》就可以用作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风和其他自然现象的联系,然后进一步地关注这些自然现象。
        三、绘本故事的使用技巧
        1.让绘本动起来。教科书中的图画书故事没有传统图画书那么长,那么大。它只占每页的三分之一,分散在每节课每页的底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动画、课件、配音等方式,让故事的主人公“活”起来,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内容,变静态为动态,更符合学生的形象化思维特点。还是以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中皮皮的故事为例,教学本课时,老师从网上找到了《皮皮的故事》动画版,让学生直观感受皮皮的邋遢、不爱整洁,更有利于学生作出价值判断。
        2.让学生演起来。许多图画书故事中有不止一个人物。教师可以设计一种玩绘本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这样,故事就直接呈现在课堂上,故事中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故事中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中的《小布丁和小蝴蝶》时,我让一个学生演一演内向胆小、不敢与人相处的小布丁,另一个学生演开朗外向的小蝴蝶。这本绘本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在演戏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意识到要学会关心身边的孩子,更要让内向的孩子知道,只要我们勇敢,就会收获很多朋友。
        3.让细节显现出来。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限,有时在观察中会出现疏漏。这时,教师要发挥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图画书的细节,让他们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中的绘本故事《我和小蜻蜓》时,孩子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真正的爱是给小动物自由。老师借此机会真正喜欢这种动物,我们要了解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如何正确的喂养方法,以便更好的照顾它们,爱护它们。
        4.让思维活跃起来。绘本故事也应提倡个性化理解。学生通过阅读、听、演故事,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我们的课堂不要求刻板、模型制作,不能给学生思维圈的范围。图画书故事本身就是正能量的载体。只要学生在经历和理解后有所收获,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5.让绘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绘本故事呈现学生的生活状况,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绘本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学生生活的作用。还是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中的《小布丁和小蝴蝶》这个绘本故事为例,说到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否是这样一个内向的孩子?你将来打算做什么?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吗?你打算怎样说服他,或者怎样帮助他?让学生与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对话”,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都给身边内向的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图画书故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获得实际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结语
        绘本故事生动、生动、直观,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资源。在阅读过程中,能使道德规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绘本故事与教材的关系,准确选择绘本的使用时机,对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处理。绘本故事会使我们的教室更漂亮,让我们用绘本故事的力量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参考文献
[1]杨孝荣.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7,(6):64-69.
[1]金芝.绘本,促进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