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仲坤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仲坤
[导读] 摘要: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身份证号码:32132219901004XXXX
        摘要: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关键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环保理念的应用,及其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合理的节能环保手段及广泛采用新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园林施工建设中的能源损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保证我国园林工程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1园林施工新技术的使用
        当前园林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施工技术及新型材料,促进园林施工技术快速发展,使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过程更加简便,且施工效率更高。园林工程中的植物景观受气候和区域的限制,为了避免植物因外界环境而导致生长不良,需要在施工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避免。除此之外,在园林工程中由于施工项目比较繁杂,加强使用新型施工技术能够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2园林施工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2.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物种多样性居世界前列,对园林工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实际施工时,一定要做好规划,充分利用这些物种资源,如果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引进外地物种,会增加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因此,使用现有资源并合理配置,不仅能起到美化作用,还能提高园林工程建设质量,节约工程成本。
        2.2因地制宜应用园林施工新工艺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众多,且区域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当地环境选择植物,并到实际施工现场考察,严格遵守景观设计原则,有效搭配园林植物,在后期做好养护,提高园林工程总体质量。总的来讲,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保证园林植物生长良好。
        3园林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3.1优化施工方案
        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涉及多项施工环节,资源的使用量比较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实行工程的全面统筹协调,通过工程的全面、综合分析,完善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地实现人员的管理,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以及义务,加强施工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分析,提高设备材料的应用效率,避免出现浪费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还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全面地分析,选择适合植物种类,遵循植物的具体生长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保证园林工程施工效率的不断提高。
        3.2风光互补路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进行反复的利用,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风光互补路灯是一种造型美观的高科技环保产品,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绿色清洁能源,实现零耗电、零排放、零污染,施工过程中具有不需铺设输电线路,不需开挖路面埋管,不消耗电能等特点。风光互补是一套发电应用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风力发电机将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组中,当用户需要用电时,逆变器将蓄电池组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用户负载处,适用于多种天气条件,晴天光照强,阴雨天风力较大;夏天太阳照射强,冬天风力较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通过路灯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集成系统供电,白天储存电能,晚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路灯供电照明。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园林施工中的运用,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可有效地提升园林施工的经济、环保效益。


        3.3施工现场雨、污水再利用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供给矛盾突出,面对紧张的水资源供需,将施工现场雨、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用水消耗的途径,加强对施工现场雨、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分散式一体化过滤设备等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将雨、污水净化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再将水用于植物的灌溉,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4种植过程中的新技术。
        3.4.1保水剂
        在园林绿化种植过程中,保水剂的合理应用能最大限度上降低苗木移植过程中的死亡率,在对绿化工程整体效益进行提升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园林建设的施工成本。在早期进行树木移植的环节中,一旦根部发生失水过多的情况,很可能造成树苗成活率下降问题,甚至造成园路绿化率降低,而保水剂的应用使得根部的水分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这样无论是运输还是苗木移植,都能切实提升树木成活率。
        3.4.2抗蒸腾防护剂
        如果苗木种植区域气候干燥,土壤干旱性较强,那么为最大限度上降低木苗木死亡率,就更需要加强对抗蒸腾防护剂的应用,从而借助高分子和分子间隙的网状结构,实现根部透气性的提升,并且按照科学稀释比例进行苗木喷洒,最终在苗木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和减少运输和种植环节中产生的水分蒸发。
        3.4.3移栽过程中的新技术
        为了切实提升园林景观整体美观性,很多花卉或是树木在完成栽种后还需要转移到园林中,所以移栽也成了园林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环节,由于很多植被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如果直接栽种到园林中很可能会对成活率造成影响,并且不同的花卉在花期上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为了合理控制花期,还需要将花卉栽种在温室环境内。在移栽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想切实提升植被对园林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刚从温室取出来的植被不要马上剔除其根部的土壤,以免在后期植被栽种过程中影响其生长,这也是对植被存活率进行提升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3.5因地制宜地选择节能施工技术
        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选择节能环保施工技术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首先,严格地控制各种施工材料的使用,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可以保证对能源的节约,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废弃木材、石材的二次利用。其次,在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还要做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通过实现对当地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加强对金属碎石等废弃物的合理应用。最后,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创新精神的引领,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保证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6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硬化路面过多,遇强降雨天气往往容易发生积水、内涝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应运而生,主要通过“下渗减排”、“继续利用”的方法改变传统城市的排水方式。施工过程中,道路多采用透水材质铺设的“透水路面”,以减少城市环中不透水面积;在道路旁打造一系列透水的、植栽多样化的低洼区域——生态草沟,能够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浅凹绿地——雨水花园等。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减轻雨水径流污染,并且收集储存的雨水还可以用于景观灌溉等用途,大大优化了城市的排水系统,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减缓城市内涝的压力,减轻水质污染。
        4结语
        总的来讲,我国当前园林建设中使用了很多新技术,对于当代园林工程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园林建设中一定要重视新技术的使用,依据园林当前的状况,选择适合园林的施工新技术,以提高园林施工的质量、美观性以及功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岩.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地名,2019(10):42.
        [2]汪星明.浅谈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业,2019(9):85+87.
        [3]苏欣.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探究[J].门窗,2019(16):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