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强
山东恒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能够使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使土地得到更加合理地利用,为粮食的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研究了农田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就防治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期望可以帮助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引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摆脱了农田灌溉难的困境,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不过农田水利建设不但会影响水土保持,而且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新农业的环境下,研究农田水利建设影响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田水利建设影响水土保持
首先,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弃渣与弃土,它们在被大量的雨水冲刷后会流失,而且开挖施工会破坏地表植被,使水土流失的问题更加严重。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频繁的人为活动,不但会破坏施工环境的植被,还会影响周围地区的植被,使场地硬化,也会使水土流失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最后,在施工时会有许多车辆在场地中反复行驶,路面结构承受的压力很大,特别裸露的路面结构经过雨水的冲刷会更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二、农田水利建设影响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田水利建设会影响生物。因为在建设农田水利时会严重影响周遭的环境以及田间动物的繁殖环境,更会对它们的栖息地造成严重伤害。多数水利工程出于防渗衬砌的考虑,会使用混凝土砖砌与预制板材料,控制的深度在五百厘米和一千三百厘米之间,如果体型很小的生物掉落至此会难以逃脱,而且区域的地表土壤过于粗糙,水土保持能力较弱,不利于生物的正常生长。第二,农田水利建设会影响环境。农田生态系统非常完整,水环境的所有金属与所有激素会被较好地净化,比如对微生物进行降解,植物会将金属和激素吸收,底泥会对渠道进行吸附,能够将环境问题改善。不过在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之下,水土严重流失,重金属无法被排除,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农田水利建设不利于植物的多样性,在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植物很难健康生长。
三、防治对策
(一)加强宣传与引导,对工作机制进行完善
农田水利建设十分复杂,必须实行综合整治,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看重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禁止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进行破坏。要设立关于环保评价指标的体系,在项目开始之前应预测与评估潜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有针对地制定防护措施,在项目的总投资中加入有关水土保持的投资与环保措施的投资,要和工程一起设计与施工,而且要做到一起竣工一起验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大监管施工单位的力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有关防治措施能够被落实。在竣工时期应该验收与评估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提高对水土保持措施与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重视程度,在验收时加强对其落实状况的考核。设置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将其不断完善,将责任落实至每个人身上,预留出专门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不断地发展农田水利建设。
(二)对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优化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做好调研工作,尽量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最多的效益,工程设计不但要对工程使用与安全需求进行充分考虑,而且应该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纳入考虑范畴,使用生态设计理念,进行生态化设计,使设计同时满足工程使用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在符合灌溉要求和排水要求的基础上,对沟渠的密度进行控制,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占地率进行有效控制,减弱因衬砌渠道产生的消极影响。在单体设计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比如考虑结构的安全性,考虑对生态环境与景观功能的影响等。针对沟渠的衬砌防渗,必须做到因地制宜,需要将土质沟渠做适当保留,禁止做全部硬化处理,在水位线下使用衬砌防渗,水位线上使用生态护坡,使其综合功能得到发挥,做好地下水的补给,建立适宜的生态型沟道。通常来说,衬砌防渗适用于主灌溉渠道,排水沟应使用干砌石和无砂混凝土,在排洪沟的尾端将水面扩张,加大湿地面积,有效地拦截污染物,比如拦截水体氮磷,在水面蒸发的作用下对局部气候进行调节,加大地下水的补给量,进而实现对水源的涵养。尽可能减少混凝土与浆砌石的使用量,设立生态的孔道和廊道,为方便动物逃脱增加斜坡与台阶,使水流的速度变慢,助力田间的动物生长,为岸坡植物的生存提供便利,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保障,在渠道内加强水体的自净能力,防止出现水环境恶化的情况。田间道路不应该太宽,不应使用混凝土铺路,应该尽可能使用砂石路面。应该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化,对生物通道进行设计,为田间的动物活动提供便利。
(三)强化对施工的管理以及监督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会因为对地表占压、对植被破坏、对土壤扰动等现象,使边坡不再稳定,进而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发生,同时在施工时存在噪音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问题。所以在施工时相关人员必须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为保护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因为项目建设对水土保持的伤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注意剥离表土与临时防护表土,合理地调配对土方的开挖过程,合理地调配回填土方的环节,尽可能进行平衡挖填,减轻扰动地表的程度,进而改善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对取料场以及弃渣场进行合理地布置,还要在场区周围使用多种防护措施,比如拦挡、截排水及遮盖等,在完工之后对土地进行平整与覆土,保障土地的绿化效果。在施工时加大防护临时便道的力度,禁止出现越界干扰的情况,在施工完成之后应该尽快恢复土地,使其可以继续使用至其他用途,加快清理施工场地的速度,平整生产生活区域的场地,对该区域的土地进行复垦,做好绿化工作,美化环境,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对于施工生产的废水和生活废水需要及时处理,未达标禁止排放,减少因项目施工对水源的污染[1]。
(四)强化项目之后的考核与评价
农田水利建设影响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不仅体现在施工阶段和运行的初始阶段,对项目生命的全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必须保障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以此对其环境损益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在项目后评价的作用下,工作人员能够全面评估该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对项目建设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总结,可以为之后的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在现实层面意义重大。在分析了农田水利对环境的损益状况和评价了农田水利的环境损益之后,能够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环境的薄弱之处找出,进而使所施行的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2]。
结束语: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需要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农田水利建设固然可以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它也会影响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在将来的发展中,相关人员需予以改进,不断对农田水利系统进行设计,使其不但能够助力农业生产,而且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振明,魏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02):73.
[2]胡青.当前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04):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