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 欧阳晓丹
[导读]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懵懂的发展阶段

         欧阳晓丹
         湖南省宁远县实验小学     425600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懵懂的发展阶段,他们审题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引。当前很多小学生审错题和解错题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审题意识与审题能力,让学生的解题效率得以充分有效地提高。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学生 数学 审题障碍 对策分析
引言
         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阶段,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马虎,审题不清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此情况,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使学生掌握审题技巧,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审题障碍,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使学生快速获取提供信息,准确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
         首先,低年级学生缺乏耐心,在审题时大多静不下心,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没能对题目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全面的观察就着手答题,此时极易忽视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已知条件。还有的学生在遇到较长的题目时不能完整审题,断章取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其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在解答相应的数学问题,特别是应用题时往往需要学生能读懂题目中的要求,并且找到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然而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学习能力以及理解概括能力也相对较差,故而在审题时也有可能出现看不懂题目所表达的数量关系而难以下手解题的数学障碍情况。另外,思维定式也是学生审题障碍、错误解题的重要原因。低年级学生思维相对固化,在对看似差不多的题目解答时往往会采用同一套解题思路或同一种解题方法,此时也容易陷入一定的思维误区,得到错误的数学答案。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读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审题能力,应该加强对小学生数学习题审题的训练,而且加强审题训练是养成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加强读题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就需要从平常教学过程中着手,对学生进行提醒、教导,要求学生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在审题时,不要添字、漏字,要把题目读顺、读懂,要仔细研读,了解题意,然后再推敲文字,准确分析题意,从而有效进行解题。

第二,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摆正心态,不能盲目快速解题,需要养成先审题、再解题的习惯,不要着急多做题,快做题,需要仔细阅读,仔细审题,保质保量的完成题目,做到持之以恒,引导学生,明确关键字词,并划出重点,提醒自己已知关系以及未知条件,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保证解题效果,提高解题正确率,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尊重学生个性,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认知能力与思维习惯差异,此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其克服审题障碍时,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差异化教育缩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促进其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钟表”的相关内容时,有的学生对于分针与时针之间的变化关系感到难以理解,有的学生较难想象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对应关系;还有的学生则对特殊的时间点分针、时针位置关系表示感到困惑,此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样,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则应引导学生认真地看清问题,审题分析是需要进行读时刻还是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钟表时间表示。当学生抓住问题本质后再进行数学审题的分析,则可以轻松地克服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而言大有裨益。
         (三)联系生活,创设审题情境
         由于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而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所以不能很好地进行数学题目的审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情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审题技能,使得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立体。例如,教师在帮助小学生进行认识人民币的课程内容教学审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情景为学生进行情景展现,进行真实的人民币使用,从而将较为抽象的数学题目变得更加直观立体,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突破了传统审题的抽象性。
         (四)引导检查,规范审题态度
         检查属于自我反思行为,是一个审慎和能动的再认知过程,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解题教学时,应当要求学生做好习题检查,并教授其正确的检查方式。例如,在计算题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进行再次地计算演练;在填空题或判断题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题目,检查是否遗漏关键信息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习题检查的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解题习惯与态度,进而促使他们的解题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所出现的审题障碍情况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注意力情况、认知能力等都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审题障碍,教师则可以积极地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对策,使学生能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系统,并不断强化其审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海燕.小学中低段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9(06):64-66.
[2]华有称.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突破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2019(07):48.
[3]王平.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