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李茜
[导读] 阅读策略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改革之举

         李茜
         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阅读策略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改革之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阅读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可以从预测、提问、提升阅读速度与有目的地阅读四个步骤来开展“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特点与需求,提出“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与策略,包括区分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的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能力、做好知识的前后关联和单元内部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便安排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策略学习来提升阅读能力,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如何高质量开展“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特点与需求,对“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作了系统的探讨,现作如下的分析论述。
一、区分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的教学重点
         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教学上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为高效开展“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必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总的来说,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之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前提示”有任务: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其在导读部分便对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论述,明确了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帮助学生明确了阅读的任务与目标。比如在《竹节人》这一篇课文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来科学调整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相比之下,普通单元只有在略读课文时安排“课前提示”,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关注度不足。因此,在“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对每一篇课文均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每一篇课文均可以发挥出指导运用策略的任务,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在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阅读策略的内容与方法后,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2.文本形式发生变化:策略单元所选取的文章均有其显著的特点,题材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效果更佳。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竹节人》是叙事类的散文,《故宫博物馆》是群文性事物说明文,而《宇宙生命之谜》则是事理说明文,每一篇课文的语言风格、题材内容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与普通单元有着很大的差异,实际教学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贯彻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按照题材内容来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可以创设“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重点分析,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3.教学思想发生转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三年级起,部编版教材分别设置了“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独立性的“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品质[1]。考虑到四个独立性的“阅读策略单元”之间有着循序渐进的关系,因而在开展教学时要对以往的教学思路作系统的改变和完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其学习一些简单性的阅读策略,对于中年级学生则要引导其学习一些基本且常用的阅读策略,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则要独立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来选择阅读策略,一步步提升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与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质量,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创新“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方式尤为关键。
         首先,教师要将感知方法作为教学的前提,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搭石》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显示“集中注意力默读”这一句话,告知学生在遇到不会懂的词语时不要停下来,继续集中注意力来阅读课文。再比如在《将相和》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而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明确阅读目标与任务,逐步感知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要将实践方法作为教学的基础,根据课文内容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比如在《搭石》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集中注意力默读”的方法。再比如在《将相和》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的思路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变的“动起来”和“活起来”[2]。
         最后,教师要将阅读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不断实践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有效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适量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其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比如在学生学习完《将相和》一文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管鲍之交》。再比如学生学习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小行星来的大力士》、《奇妙的克隆》等文章。
三、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能力
         提升学生阅读速度不能单纯进行速度训练,还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帮助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足量的信息。教师必须明确一点,要将阅读的诸多方法告知学生,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悟透课文。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在快速阅读前,教师除让学生阅读课文外,还要叮嘱学生独立思考,即“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你有怎样的收获?”,确保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所收获,体验到阅读的成功感。除此之外,为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领悟中心思想,更好把控课文内容与主旨,提升思维能力[3]。
四、做好知识的前后关联和单元内部的融合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高度重视知识的关联,单元内部也追求更好的融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关联,紧紧围绕“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做到整合设计,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在不断的阅读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激发阅读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育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小兵张嘎》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将课文的开头部分节选出来,即“老天不负有 心人,果然给小嘎子赶上一个机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预测课文后续描写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而且可以将“预测”、“提问”、“批注”等阅读方式紧密联系起来,必然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
五、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充分的重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培育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重点从把控策略单元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能力、做好知识的前后关联和单元内部的融合四个方面来着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教学,实现预期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浅谈[J].发展,2020,355(05):96.
[2]安得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20,017(02):59.
[3]邹武光.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74(02):186-187.
【作者简介】李茜,1980年5月,女,汉族,本科学历,青海省西宁市,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