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斌
浙江省乐清中学 325600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结合素质教育社会化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尤其重要。Stem教育项目是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也可予以积极落实。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stem教育
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应当使学生在做好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强调对于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stem教育学习来讲,应当建立在一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对于高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在知识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同时兼顾提高学生在科学信息技术上的处理水平,使得学生在今后学习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思考的能力。
一、以stem教育目的开展项目规划
作为stem教育,是指为多学科相互集合而成的教育项目,融合科学理论、技术咨询、工程应用以及数学专业四大学科,并通过信息技术专业化活动有效整合,并在高中理论教学与实践化的课堂当中予以综合利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科间的相互优势,满足信息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对stem教育的实施,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课本化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掌握为核心要素,并从完善的系统角度能够不断的健全教育模式,重点加强学科间关联性,从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实现学科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发展,满足于网络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状态下对于信息技术发展要求与方向的实践化意义。在具体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对于stem课程教育的开展要以学生实际状况为基础并紧密集合,尤其要做好实施阶段前的项目规划,使学生能够在stem教育过程中有所斩获,明确学习目的。[1]例如,授课教师在课程准备中利用规划大纲让学生明确stem课程的设置目的、课程框架体系,学生通过授课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掌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做到紧密结合而形成成果展现。此外,对于stem教育要求,需要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参与和实训,学生通过团建形式完成教育项目的内容。比如,以6人为小组的团队,队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特点与特长进行工作分工,使得每一位队员物尽其用到最大化,建立团队完成工作任务指标及评定标准,实现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的有效开展,形成信息化技术共享机制,融合交流与探讨。
二、以stem教育的原则落实为核心
作为stem教育方式的内容与形式,是将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化处理予以实现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于“分科化教学”的弊端形成有效弥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情境化教学条件,使学生通过协作、交流共同完成项目内容。利用单纯软件化的数字模拟手段,在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中很难具有实践性达到预期性规划的效果,而作为stem教育项目可以充分的使学生在学习动力上不断提升,做到虚拟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而激发学生对于项目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完成项目需要实现的既定目标。
在开展stem教育的具体落实期间,教师应当秉承一定的原则为核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紧随教育项目进程的节奏。在节奏把握中,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让学生能够不断形成学习中的思考与领悟,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核心文化素养。[2]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授课教师也应当秉承实际与原则相结合的理念,在教学实践开展中让学生利用自学、探讨、协同帮扶来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创新。在利用“真实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思行合一原则”、“问题驱动原则”的前提下,能够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将软硬件知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在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进行思维创新的不断进展,产生有价值的科研结果与实践化产品为stem项目的落实标准。以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研发为起点,作为授课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思路的拓展、多样化构思以及方式方法的革新,去获取项目所要达到的甚至于超过预期的成果化展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所出现的问题,授课教师要做好指导性工作,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stem项目的需求与设定目标出发将问题分解化、稀释化,并通过学习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式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以stem教育提升思维创新水平
伴随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入开展,高中教育一直强调通过学生自身学习的不断加强而提高思维方式的能力与水平。在2019年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之中,强调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计算思维有着具体化要求。例如,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在将基础知识框架予以稳固建立的基础上,要通过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知识而形成知识框架体制与知识内容充实相统一的和谐发展性与稳固性。能够通过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项目学习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全面加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水平。作为计算思维与创新思维,都是学生核心素养所需要予以体现的关键。此外,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所掌握的综合数据与实际问题,不断形成分析与研判,并通过合理算法的研究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实际方案。通过将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不断的商讨与严选,既实现学生想法的更新与扩大,也能够触类旁通的解决所面临的其他问题。以“项目提出、精准分析、落定问题、问题解决、凝练升华、项目成形、具体实施、完成评估”为完成的项目训练机制,[3]学生能够有效实现思维的拓宽性与严整性,从而可以化整为零将项目所研究对象的特征、结构化模型特点以及合理组织数据化成果等内容做到有效掌握。可以说,通过stem教育提升了思维创新水平。
四、结语
Stem教育项目的建设从本质上强调让高中学生能够进行学科知识学习过程的具体化、综合化应用。坚持素质教育发展为理念的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学生在项目研究的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中,甚至对于项目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能够获得深刻领会和切身感悟,为高中生在今后理论化学习与科学化实践锻炼中促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人生规划项目中的研究与深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静.融合stem教育理念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9(03):77-80
[2]王伟.试探自主视角下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生成[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52-53
[3]张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