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何冬梅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也进入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性教学模式相转换的深水区
        何冬梅
        湖北省宜城市职业高中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也进入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性教学模式相转换的深水区。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教师奉行“大水漫灌”主义,只一味的将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但是效果难尽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渐渐丧失,积极性会渐渐消磨殆尽。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适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积极的教学模式创新,将新课程标准确立以来所涌现出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前导入;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语文教学要有情感、有态度、有温度,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人情味,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高效的语文课堂建立在显著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之上,只有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学得更多的知识,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才可可以被激发出最大的学习热情,将所学知识充分吸收并加以实际运用。有鉴于此,教师和学生应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师应当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发挥好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前导入环节有利于调节课堂开始时候的气氛,精彩的课前导入环节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将学生浮躁的心情稳定下来,还可以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核心价值,准确的把握其中的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充分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帮助,而后就可以进行文章中行文思路、写作技巧、修辞手法、语言文字等等方面的深入讲解,让学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从优秀的文章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一篇现代诗歌,将诗言志表现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将这首诗歌学的透彻,因此我首先采用了语言导入的方式,即“毛主席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所作的诗歌大气磅礴并且寓意深刻,相信你们都对《沁园春·雪》印象深刻,被那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所感染、所鼓舞。那么今天的另一首同一词牌名不同词的《沁园春·长沙》,又会有怎样经典的词句呢?认真研读诗词,就会发现其中的奥义。”学生被课前导入部分深深吸引,对这首词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渴望从其中体会别样的感受。词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是现阶段学生的真实写照,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将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的优点,对相关诗词的赏析也更有了把握。
        二、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情境的创设和气氛的营造是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在一个设身处地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高度共鸣,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对情境的创设格外注意,可以运用问题式导入法创设情境,将学生代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再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品味、去剖析、去思考。另外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应当注意和谐、民主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在一个气氛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主动学习的意识才会充分激发出来。当是时,学生的学习思路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这是一篇描写北国秋日风光和对人、事、物所思所想,并且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的短篇散文,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因为秋天是具有鲜明特色并且容易引发人们感想的季节,再加上课文所表达的气氛,我决定采用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秋天的样子和在秋天的感受,再想象北方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番图景,我在一旁听取学生发言时适时讲出自己的想法来渲染气氛,创设“秋”的情境。如此一来,学生对秋的理解便更近了一步,对阅读课文、品味课文也大有助益。经过阅读品鉴,我要求学生对文章做了总结,即“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抒发了眷恋故都秋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气氛的营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得心应手,遇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现如今仅仅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够的,还应当有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在此并不是说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是强调二者应当相互扶助、相互促进以达到相辅相成的问题,应当辩证的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并且通过课上问题研究、交流谈论、协作完成等手段,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之下,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之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添砖加瓦。
        例如,在学习《荷花淀》时,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首先将学生科学的划分为数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研读,深入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而后进行小组任务的派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目标。小组任务有“1.赏析文章前三段的景物描写,说明这样描写的作用。2.找到水生嫂听到水生要参军这个消息的部分,并说明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3.如何理解水生走后,水生嫂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将各自的见解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形成统一的认知,并且在课堂展示环节作课堂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其它学生,不仅有满满的成就感,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大胆发言的能力,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多媒体教学,创建生动课堂
        多媒体教学异军突起是由原因的,首先因为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极大的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其次可以将教材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并且做适当延伸,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品味,使之在别有特色的多媒体课堂中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给语文课堂的红利,将传统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立足于教材内容最大化发挥多媒体的知识连带效应,创建生动有有趣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天路》时,这是一首抒情且动人的歌曲,西藏风格典型突出,音乐素材简约凝练。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前为学生播放歌曲《天路》的MV视频,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课堂也显得生动了很多。其中“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我要求学生在感知整篇课文的时候着重体会这一句歌词,它前半句拉开与藏谣的距离,后半句又不留痕迹落叶归根,十分的耐人寻味。除此之外,我还使用多媒体将作者作词时的背景和原因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将课文产生的“前世今生”了解清楚,拓展视野,丰富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而言之,只有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的追求创新,以创新驱动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追求更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契合,通过教学思维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丰富课堂内容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促进学习激情的迸发。对于学生而言,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团队意识,在保证自身素质发展的同时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将二者合理运用,为追求更高远的目标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晓曼.创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2]吴靖.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J].新课程(下),2012(02)
        [3]黄光伟.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