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舟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季店乡初级中学 湖北省孝感市 432900
摘要:数学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比极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培养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更是学生谋求更好升学机会的敲门砖,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以及带领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受限制于各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偏低。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去扭转这一现状,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初中学业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同时立足于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研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微薄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易的发现很多成年人难以发现的问题的。但是,受到这种具有跳脱性的思维影响,让学生长时间的安坐在教室之内,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转变教学策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立足于教学现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着非常活跃的思维,但在探究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依然处在发展阶段,有着比较明显的欠缺,同时,由于数学课程知识点抽象的学科特点,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难度。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需要一种更加具体、生动的表现载体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但是,有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重点,一味的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思维空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完成知识点的记忆,并不能真正的将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部分。
(二)教学模式具有滞后性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每一名教师心中,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依然沿袭着过去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将本应当充满思维碰撞的数学课堂打造成教师的“一言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了一切准备,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导。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整体,也就是说,在课堂上,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充分的思考,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意味着,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数学教材作为媒介,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依据,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而教师对课堂的“一手操办”,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趣味教学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推动力,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拥有学习兴趣,能够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中蕴藏的乐趣、发现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蕴藏的成就感。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多重影响,更加倾向于采用错误的“一手操办”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逐渐消磨殆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调动,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自然难以获得提升。
例如,教师在执教《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欣赏舞蹈演员“孔雀探腰”的动作,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京剧视频,着重让学生欣赏京剧演员“甩扇子”的动作。
以此为出发点,引出弧长的概念,并有意识的结合视频当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弧长”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随后,教师便可以再对学生进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推导计算扇形面积的具体步骤。介于这一教学技巧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不断的提升。
(二)引用实践活动,深化知识理解
数学实践活动,一般是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发展学生数学能力而开展的实际操作活动。要想顺利的使用数学实践活动去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同时,也要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发展的原则和规律。
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在执教《图形的旋转》一课的相关内容时。通过与学生接触得到的经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却依旧保留着孩童般的天真,对于各种形式的游戏有着非常强烈的心理需求与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手工制作活动,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要求准备的道具,请学生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按照学生自身对“旋转”这一概念的理解,“转一转”手中的图形。随后,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引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旋转”的概念。
其次,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例如,教师在执教《反比例函数》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学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能力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围绕学习能力较差的小组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怎样画出它的图像以及怎样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应用。而围绕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开展教学时,便可以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相对来说比较深入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三)做好综合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累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之外,初中阶段教育工作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将面临的中考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升入理想的高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考依然是我国学子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培养,以期学生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对初中三年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归纳,以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在面对什么样的题目时应当结合哪一部分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年中考真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答题正确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不会的问题,此时,教师便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猜”问题答案的技巧,使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分。
另外,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应试心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考试、考前动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认识考试并没有多么可怕,从而帮助学生写下沉重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最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强化优势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劣势。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彪年.新课程下的初中教育教学实践及其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29.
[2]贾象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5):125.
[3]谭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