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解到激发儿童内心想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朱靓
[导读] 面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作文难”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情感,解放思想,通过亲身体验,学会观察思考,拓展想象思维,创设作文意境。在经过分步训练,大胆修改,提高作文素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探讨。

朱靓   浦江县黄宅二小
【摘要】面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作文难”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情感,解放思想,通过亲身体验,学会观察思考,拓展想象思维,创设作文意境。在经过分步训练,大胆修改,提高作文素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探讨。
【关键词】儿童心理;激发;培养;诱导;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1-01

        作文训练是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多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还有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着怕作文,不会写作文,对作文抱着畏难情绪的现象。即使能写出来的作文也不少存在着机械抄作、写大白话的现象。因此,我和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多次讨论,认为我们应当遵循儿童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以下便是我在培养儿童作文能力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情感,鼓励儿童大胆作文
        儿童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可以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规律鼓励他们大胆作文。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解决“怕”字。为使学生都能大胆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老师及同学之间的情感,激发儿童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情感,锻炼他们写好作文的勇气。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热情地进行沟通,亲近他们。(2)给学生讲故事、猜谜语、教唱儿童歌曲;(3)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各种社团活动,活跃学生的情绪。(4)经常家访,在家长陪同下和学生轻松聊天。通过这些手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2、抓住儿童好胜要强的特点,解决“难”字。学生对老师有感情,对学习就有了兴趣。小学生对有趣的活动很感兴趣,如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让学生去进行“贴鼻子”活动,这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要上黑板去贴鼻子;或带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让他们亲手参与如何挖坑、放苗、培土、浇水等过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完成实践活动后,接着,因势利导,让学生把活动的经过讲一讲,把学生引入写作状态,使他们感觉到写作文并不难,产生了写作的兴趣。
        3、分类指导,耐心启发,解决“行”字。作文训练中,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注意耐心启发具体帮助组织语言。一些中等的学生写作时,只会写了几句话,就觉得无话可写,这时可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把感受说出来,或一起回忆事情经过,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写作就积极了。而对待优等生,则要提高要求,从文句表达方法、思想内容的锤炼、段落篇章的组织、真情实感的表达等方面都要进行讨论推敲或者在他们的习作上进行面批。这样,让全体学生感觉到写作文“我能行”的心态。



        二、创造想象情景,培养作文能力
        小学生想象必须从具体、直观的水平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思维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想象的构思宽广,并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和内部逻辑性。我们应根据小学生想象发展这一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1、指导观察,理清思路。小学生是喜欢观察的,因此要认真指导他们细致地观察,并逐步教给观察方法,把文章写完整。如引导学生观察溪边枫树整体外形,想象整个外形像什么,再引导他们观察枫树枝干、叶子,然后可指导学生观察联想为什么枫树长得如此生机勃勃。通过这样引导,有的学生边观察到这棵枫树冬天并不落叶子,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思考,他们就会认为枫树靠近溪边,水分充足,根系发达,所以才长得如此生机。
        2、拓展想象,发展思维。小学生善于想象,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应该引导学生想象。如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提问:为什么田野里的青蛙越来越少呢?原因在哪?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明白了在于现在农药化肥滥施乱放,导致了青蛙急剧减少。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或从保护青蛙的角度入手,写一篇记述文《救救“我”》或《青蛙的哭诉》这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的故事写生动、合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意识。
        3、诱导入境,启发想象。教师的正确诱导,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做出合理想象,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如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可以诱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如投影仪投放出农民采蜜柚的情景时,面对如此熟悉的场面,只要稍加引导,就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积极投入想象之中,有的写蜜柚给农村带来希望,有的写出农民内心的喜悦等。在一次作文活动中,我选取当地学生熟悉的采茶活动,以《欢乐的采茶》为题,把思维带到平时他们采茶的生动场面,同学们兴高采烈,思想情境被引导入欢乐之中。这样,学生的感情出来了,教师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分步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
        小学生做到敢写、能写作文后,还必须学会修改,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从中、低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依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具体教学中亦可进行“一作多练”和“一题多练”。即将一项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当然,要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素质,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加强指导,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