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初探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胡桃
[导读] 群文阅读是当下的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和方式,在小学教育中采用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涵,使之在关联和对比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力,学会自主阅读,使得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胡桃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
【摘要】群文阅读是当下的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和方式,在小学教育中采用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涵,使之在关联和对比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力,学会自主阅读,使得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关键词】“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5-01

        群文阅读是由学生及语文教师针对一个或多个议题而选择的一组文章,学生围绕议题阅读文章、思考问题,从而形成知识上的共识[1]。群文阅读是我国兴起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更须采取有效和科学的办法提高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水平及能力,而群文阅读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办法[2]。
        一、“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精彩的表述[3]。学生阅读的能力要发展,只能通过大量阅读这一实践来提高。阅读课程理想的体系包括了三种阅读形态: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而且者三种形态无法相互替代。
        “1+X”中的“1”既指代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指代了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典型的特征;“1+X”中的“X”指的是和这个议题匹配的多篇文章。因此,“1+X”便组合为了结构化的一组文章,简而言之,“1+X”群文阅读教学是以教材内的一篇课文(1)为基础,加上和课文议题(X)匹配的一组文章的教学模式。
        二、“1+X”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对教师来说,“1+X”群文阅读教学需转变观念,从对一篇文章的深入讲解转变为使学生进行结构化阅读,整体化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接受的信息量和任务量增加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跳读、略读,使之在大量阅读的任务中找到一种高效的合适自己的阅读方式。
        (二)提高课文内容的授课效率
        教师进行“1”的教学时,必须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甄选,讲解时要抓住课文的核心,促使课文的讲解在无形之中从“通篇”转为“精髓”,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课文阅读的质量,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对核心问题把握的能力,既提高了“1”的教学效率,又为“X”的引入提供了条件。



        (三)实现课本内容的升华
        “1+X”群文阅读教学,在不变更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入了课外读物于教学之中,将一些结构性的文章汇集到进行阅读,将离散而单一的一篇文章的讲解转变为了系统性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促进教材内容理解的语境,通过课内外的文章的补充阅读或对比阅读,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课文中的情感、背景和事件。
        三、“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结合课堂内外,补充文章
        课本中的文章大多为从长篇小说中摘取的片段。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以课本的“1”为依据,发散找寻更多的“X”。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和讲解中,学生了解了穷苦的人民阶层的悲惨和不易,教师可以此为基础,拓展其他和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更加深刻、立体地体会到剥削阶级的丑恶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首先,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预习计划,比如可将一些优秀的或生僻的词语、句子标注出来。其次,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阅读的速度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群文阅读还可以通过阅读表帮助预习。阅读表主要包括课文的精彩句子、主要内容的摘抄,文章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的比较,对文章的疑惑等几个方面。
        (三)组织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特色的读书活动,然后由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和讨论,以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读书交流这一形式,可使学生对课本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可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1+X”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这一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新突破,对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在学生的未来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阅读能力须从小开始抓起。教师的教学既要立足于课本的“1”,也要注重课外发散思维的“X”,做到丰富知识,将课内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江柔子.论“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7 (11):40-40.
[2]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浅谈“1”的定位和“X”的功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8(13):51-57.
[3]吴淼峰,莫国夫.追寻“1+X”的阅读共振——“故事一组”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学,2018(9):3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