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现状和策略分析 李承浩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承浩
[导读] 目前,我国土地收储和开发工作不断推进,对于土地储备档案而言,其自身是土地储备工作成果的体现,能够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够在土地储备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但是,当前的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影响到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这一工作的效率与
        德州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  253011
        摘要:目前,我国土地收储和开发工作不断推进,对于土地储备档案而言,其自身是土地储备工作成果的体现,能够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够在土地储备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但是,当前的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影响到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这一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现状;策略分析
       
        引言
        土地的储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形式多样,包括图件、表格、文字、照片、影像等,是土地储备全过程实际情况的记录,因而要重视对土地储备档案资料的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与当前土地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在当前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促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结合笔者实践,现对土地储备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进行探讨。
        1土地储备档案范围
        土地储备档案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收储工作参与部门开展腾退补偿安置等项工作所需要的原始依据。例如:地块规划条件、勘测定界图、权属来源图、征地批文、权属证明材料(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宅基证等)、拆迁公告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另一部分则是土地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土地腾退补偿安置参与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土地储备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一类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在开展土地储备工作过程中依据或者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等,土地储备及有关单位(部门)行使工作职能形成的相关资料,如会议纪要、审查意见、说明材料、来往公文等资料。
        2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1缺乏对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的重视
        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有效的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储备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但是,目前国家和有关部门未出台专门的全国统一的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制度,土地储备工作的上游、下游阶段均有相对完善的档案管理要求,相关部门对于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重要意义不够了解。因此,对这一类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导致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按照固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档案管理,并不会主动对土地储备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工作积极性很低,长此以往,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而土地储备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也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土地储备档案的查询、借阅,最终致使土地储备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无法提升。
        2.2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储备利用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相关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不少地方的国土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包括土地储备档案在内的所有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缺乏了解,对信息化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整体信息化技术水平低,难以很快地进入到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中,多数采用手工方式保存档案,这对土地储备档案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利,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2.3 土地储备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不强
        土地储备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程序复杂、内容烦琐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要求从事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细心、热心和耐心,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既要熟悉土地储备业务工作,也要熟练掌握土地储备档案业务流程。

但从目前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档案人员的数量配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土地储备档案工作量的现实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能也难以适应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较低。
        3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3.1注重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开发利用
        档案的价值在于开发利用,土地收储档案也不例外。土地收储档案汇集了各个时期的土地收储工作成果,发挥着重要的法律、凭证及参考作用。(1)完善土地储备档案利用制度。根据土地收储档案工作实际需要制订《XX土地储备中心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土地收储档案的移交、借阅、销毁等制度。(2)编制土地收储档案检索目录。编制实用性强的档案检索目录,方便土地收储档案的查询和利用。(3)加强土地收储档案编研。定期组织人员做好馆藏土地收储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如针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土地回收情况进行数据归纳总结,为后期的城市土地收储决策提供参考。又如,组织编纂土地收储规章制度方面的档案资料,用以指导土地收储工作。
        3.2土地储备管理业务档案关联化
        实现在每个业务阶段将其来源的地块、地块编号和片区编号关联,实现全业务流程跟踪,并以此为唯一标识码,与图形进行关联。给每一宗储备的土地建立档案库,通过在信息化系统中录入土地收储依据、收储过程中办理的各类手续(如规划手续、转用批文、储备红线等)、签订的各种协议(如征收拆迁协议、收回补偿协议等)、土地利用的记录(如出让、非经营性项目使用储备用地等),由系统在后台自动完成数据的分类和统计。
        3.3提升土地储备档案人员素能
        首先,土地储备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人员配备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土地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通过市场招聘、岗位遴选等方式,及时招录具有档案专业背景,掌握一定土地储备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岗位培训。对在岗的土地储备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土地储备部门应加强档案业务知识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选派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方式,提升从事土地储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能,尤其是要加强计算机、软件、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学习教育,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最后,要增强服务意识。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的价值在于发挥现有的档案资料,为土地储备业务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就需要广大档案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培养超前意识,为土地储备的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储备档案的价值和功能。
        3.4提高对土地储备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各类土地资源档案的管理。因此,各部门要对土地储备的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自然资源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部门日常工作的范畴中,建立起年度考核制度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创造出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同时还能够在国土资源信息的采集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促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及利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对这一工作方式以及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并且还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借此发挥出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健.加强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浙江档案,2015(12):59.
        [2]葛秀历,李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97-98.
        [3]鲍吉腾.关于加强土地储备档案管理的思考[J].环球市场.2016(34):27.
        [4]殷晓峰.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航班,2019(07):0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