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信息化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18期   作者:张大默
[导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张大默
        身份证号:37060219710604****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电子地图规划线路、二维码技术控制施工成本等互联网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管理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渗透、融合还不充分,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本文结合当前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施工管理现状,对信息化应用实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
        一、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管理现状
        (一)养护施工单位自身管理不规范
        队伍能力不适应。根据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一类资质、二类甲级资质和三类甲级资质的养护单位能够从事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但在日常养护实践中,由于行业自律欠缺和外部监管不到位,中标企业层层转包或一包了之的情况仍一定范围内存在,“二级企业投标、三级企业进场、民工队伍施工”现象仍时有发生。
        安全措施不到位。实践工作中,养护施工单位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规定,对安全防护不重视,设施安全性能不过关、施工现场未配备安全员、施工信息未提前对外发布等因素都严重威胁施工现场安全和交通安全。
        现场操作不规范。实践工作中,施工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养护施工没有区别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通方案,不按规范操作是导致养护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主因。
        (二)行业监管部门管理合力未形成
        监管职责缺位。作为高速公路法定管理单位,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分别对所辖路段日常养护施工承担主体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和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实践工作中,有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在完成项目招标后,弱化自身监管主体责任,施工审批流于形式。路政部门受多种因素影响,施工现场的监管也只是“蜻蜓点水”,最终,安全管理主要还是落实在交管部门头上,然而受制于警力有限,交管部门也无法完全做到对施工的全方位全程监管。
        管理手段落后。承担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疏于学习,对养护施工规范性要求一知半解,凭经验和习惯办事,检查过程走马观花,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外部各方监督管理机制未形成,缺少统一的监管平台,各方信息互通不够。
        责任追究软弱。与建筑施工领域责任追究的情况不同,公路养护施工没有统一的行业性责任追究制度,不少地方探索试行的养护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制度,往往缺乏处罚手段,威慑效果不明显。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养护施工的策略
        (一)施工流程网上审批模块
        养护施工单位只需要经过系统平台注册账号完成准入审核,上传提交养护施工方案、交通组织方案、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材料,经由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初核通过后转路政、交警审批,在完成审批流转后自动生成施工审批表。审批表采用预置电子签章方式自动加盖单位公章,支持自行下载打印。
        (二)施工过程网上监管模块
        网上审批模块仅仅是迈出了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而全过程网上监管模块才是强化养护施工安全的保证,这也是网上综合管理平台2.0版本将要实现的目标。养护施工日常监管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跟踪、信息反馈网络化操作方式,将有效实现施工计划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转化为网上实时监管。施工计划管理包括施工计划月报、次日施工预报、现场施工精报三个方面。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施工现场检查、施工问题整改两个方面。
        施工计划月报便于管理各方掌握所辖路段养护施工总数,统筹筛选、合并重复路段和时段的施工项目,条件具备可实行集约化施工。

次日施工预报由养护施工单位提前在平台日常监管模块预报本单位次日施工计划,由辖区交警综合警务管理实际负责次日计划审批,并抄送路政、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现场施工精报是养护施工单位在开展当日施工作业时,由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手机APP在平台施工精报模块签到施工起止时间、影响车道数量等现场实时信 息。
        施工现场管理由经过授权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路政、交警相关人员在施工现场检查时,通过手机APP现场检查模块,对施工现场相关措施、到位情况进行核实,将检查情况拍照上传留痕。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现场检查人员可通过手机APP直接下发整改通知书现场督促整改,整改情况以照片形式上传系统,实现监管过程网上留痕可查、问题隐患发现即时通知、整改情况跟踪反馈。同时,基于平台监管信息共享优势,还可以结合高速公路2公里一处的可视化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平台内施工计划的执行状况,增强监管合力。
        (三)施工信息网上发布模块
        在网上审批、网上监管得到充分应用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网上综合管理平台预期还会建设网上发布模块,即3.0版本。路面养护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实施相应的交通导改措施前,在交通锥上设置并打开“互联网路况发布设备”,即可立即将道路施工信息传递给平台,相关信息再同步推送到导航软件中发布提醒,便于高速公路途经车辆提前发现避让,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
        (四)施工单位信用评级模块
        引入信用评价方法是养护工程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的改革方向,难点在于信用评价缺乏最基础的数据支持,而建设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网上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整合各方监管部门合力,规范养护企业内部管理,每项施工记录全程信息化留痕,方便统计分析评价。根据养护企业基础信用信息、履约行为、违规施工数量进行量化评分,给予AA级(信用好)、A级(信用较好)、B级(信用一般)、C级(信用较差)、D级(信用差)5个等级。信用评价结果最直接应用于公路养护工程投标资格的审查,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门槛条件之一予以参照,从而科学筛选出信誉优良的养护企业,在日常养护动态监督检查中,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信用等级差的养护企业列入黑名单,相关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追究主体责任不落实责任,逐步淘汰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市场。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桥梁伸缩缝的维护措施
        (一)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进行维修更换前,施工单位须认真查阅该桥梁的技术档案,同时进行现场勘查工作,查明桥梁伸缩缝损坏的原因,然后根据现场踏勘的结论及相关的技术档案,合理设计维护方案。设计维护方案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期间温度变化,借助相应的计算软件合理计算梁体的伸长量和收缩量,然后精准计算混凝土收缩与徐变而引发的缩量数值,在此基础上,预留30%的富裕量,之后还应反复核算设计图纸的数据,以此确定高速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预压值。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完善布设维护工作安全作业区,并设置完善的施工警示标志。最后,施工单位还要采购高质量的施工建材,并细致检查各种施工机械,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的完好。
        (二)养护环节
        养护环节是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维护最后的环节,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各种构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或者潜藏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及时进行维修养护。此外,完成养护工作后,还必须与交警部门通力合作,避免超限超载的出现,最大限度减少其荷载力,从而保证伸缩缝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桥梁伸缩缝维护方案的相关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5):168-169.
        [2]赵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桥梁伸缩缝维护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2018(9):70-71.
        [3]代丁丁.基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桥梁伸缩缝维护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571(10):278-279.
        [4]?蔡景旭.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桥梁伸缩缝维护方案的相关研究[J].砖瓦世界,2018(13):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