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元表征提升小学生数学理解力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贾约约
[导读] 这个词指的是知识在个人心理中的体现和存在方式。表示法是记录或表达信息的方式、能够明确表达某些实体或信息类型的正式系统,以及表明该系统如何履行其职能的若干规则。因此,可以将表示法理解为指向某事物的符号或信号。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通过相关从业人员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的问题。

瑞安市潘岱小学 贾约约

摘要:这个词指的是知识在个人心理中的体现和存在方式。表示法是记录或表达信息的方式、能够明确表达某些实体或信息类型的正式系统,以及表明该系统如何履行其职能的若干规则。因此,可以将表示法理解为指向某事物的符号或信号。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通过相关从业人员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表征;小学数学;理解力;提升
        引言
        数学理解是一切数学活动发生的基础,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其对学习者数学关键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其构建起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顺应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直接告诉学生题意等,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益处的。
        一、用数学故事演绎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由于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且注意力不够集中,在课程开始的十五分钟后,学生极其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无心学习数学,从而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教师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是单靠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利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适当进行肢体活动,以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数学情境,并让学生在演绎中学习,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演绎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节时,笔者运用“熊妈妈分饼”的故事导入教学,并提出:“一天,熊妈妈给4只小熊分饼干,它首先把第一块分成4份,给每只小熊1份,但熊二说想要2份,于是熊妈妈将第二块饼干分成8份,给熊二2份,这时,熊三说想要3份,然后熊妈妈将第三块饼干分成12份,给熊三3份……”此时,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此情境下,笔者提出问题:“熊妈妈采用什么方法满足每只小熊的要求?”于是,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探索,从而认识了分数的性质。因此,运用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够使课堂焕发活力,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巧妙带学生寻找疑问,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在生活中,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暂时搁置了,那么必然会在后面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阻碍。小学数学也是如此,阅读理解能力看似是小问题,实则对后续数学的学习影响深远。教师应该从自身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巧妙地让学生寻找疑问。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然后分小组讨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中是否只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例如(3+6)×2可以写成3×2+6×2,但是经过验算发现(3+6+4)×2也可以写成3×2+6×2+4×2。这样的思考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构建数学思维体系。
        三、让学生用数学思维表达,培养理解表达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生活当学生获得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力时,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探索和应用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数学问题例如:为每月电讯选择移动交通套餐,如果月交通量不受限制,但交通量限制,则最低月交通量为50元;如果不包括月,则为1G3元的定期交通量套餐,但没有最大交通量限制,哪一种最适合对这些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不仅是简单的考试和分数,而且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会产生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不仅要考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考虑他们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四、转变教学思维,建立生活化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所拥有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抽象,而且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如果当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数学知识时就容易使学生对科目丧失信心,很有可能将数学概念混淆。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一定的生活实例,巧妙地将生活情境广泛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小学“加减法”教学时,学生很有可能会将运算法则混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概念,帮助学生来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化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买东西时会使用到金钱的运算。“今天我需要帮妈妈买东西,要买一斤苹果和一斤梨,一斤苹果五块钱一斤梨三块钱,那么我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这样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高学生对于加法的理解能力,随后教师可以增加教学情境。“妈妈出门一共给了我十元钱,那么买完一斤梨和一斤苹果还剩多少钱?”学生通过生活运算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语言作为数学这门学科独有的需要,仅仅把他理解为书面语言是不够的,他有自己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当老师给学生逐步形成了一个数学思维后,学生在平时的课题和作业中便会开始独立思考;当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以后,学生就会开始把这样的思维方式逐渐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关于数学的生活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辉.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之道[J].科普童话,2019(46):87.
[2]卓梅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9(12):51.
[3]郝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J].读写算,2019(13):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