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翠青
灵山县沙坪镇七里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19
[摘要]语文是小学基础学习阶段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知识的积累和体系的建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体验,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教学中对学生能动性的激发,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在保证基本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较为形式化,没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再如,有的教师的提问环节过于“精英化”,为了尽快推进教学进度,仅仅针对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提问,这样就会使得能力薄弱的学生缺乏表达的机会,不仅会带给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不利于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全局着手,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等渠道,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充分的交流,不仅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探究兴趣,唤醒问题意识
兴趣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同时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优质、完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将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兴趣等不同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唤醒其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课文《赵州桥》时,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外形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赵州桥”的了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对其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走过不同的桥,你们还记得那些桥的样子吗?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达欲望能够被迅速激发,纷纷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桥,使得课堂形成活跃的氛围。
然后,教师再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同学们刚才都回忆了自己见过的桥,而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就是赵州桥,你们知道这座桥与你们所见过的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热情
学生学习的本质是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学科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职动机,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到“我要学”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储备与新的问题意识结合起来开展探究活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良好的驱动力下达成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的精彩片段,这样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精力集中在观看视频上。当学生看完视频后,能够发出诸多疑问:恐龙是怎么消失的?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研究恐龙的呢?这些电影是根据什么资料还原恐龙的形态的呢?同时,对于恐龙有着一定了解的学生也可以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够在课堂中形成活跃的互动氛围,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对课文开展学习,不断增加对恐龙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促进交互对话,关注问题生成
在语文的学习中,对话、思辨、合作等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从而不断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课堂交互对话的构建,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通过团队合作去进一步探索作者的思想、精神和观点,最终使学生既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构建更加精彩纷呈的教学课堂。例如,在教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在班级中举办一场“辩论赛”,一种观点是宋庆龄应该像课文中一样,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另一种观点则是宋庆龄可以灵活应变,联系小珍确认她是否能按时来叠花篮,倘若小珍不能过来,那么宋庆龄就可以如愿去伯伯家了。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并就其寻找相关的依据开展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别样的形式中开展互动交流,同时其中蕴含的竞争性的特点也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使学生在交互对话中开展问题的探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大教研力度,对问题驱动环节不断地优化,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素昭.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课外语文,2016(07):25-26.
[2]王莉莉.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学周刊,2017(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