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莱 杨衡 张雄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在设立“软件工程”这一新型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站在时代前沿,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方面,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简单地“复制和粘贴”。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更要符合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抓好该课程专业体系的实时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软件专业新型人才。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与创新
在设立“软件工程”这一新型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站在时代前沿,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方面,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简单地“复制和粘贴”。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更要符合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抓好该课程专业体系的实时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软件专业新型人才。?
1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软件工程体系建设,是参照国外相关体系标准而建立的。主要参照的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本科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SE2004.该计划发布于2004。这一计划,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1 在知识体系方面明显较于简洁。由于撰写者压缩了SEEK总的学时,对教师展开课程教学带来一定困扰。对于学生来说,接触的知识是一种体系,而且时间也仅是几个学时,所以,通过这短短的时间很难使学生对该体系实现深入了解。
1.2方案创新性有余实际性不足。对软件工程来说,该体系的优势在于它的创新性很强,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体现了实际性不足方面的缺点,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方面亟需要改进。?
1.3非技术性课程在设计上较为简单。这种体系类似于通识性课程,难以有效地将课程与团队交流相关实际需要有机融入,无论是学生与教师,都很难给予高度重视。
2 改善当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不足的有效途径
2.1将教学目标与实际校情紧密结合
在对人才需要方面,社会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对于软件知识,不同类型的人才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以技术型人才为例,要求的是掌握娴熟的技术,精于编码及软件维护开发。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编程了解并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对于顶层人员来说,需要精深的理论知识和极强的创新能力,属于高级别的研发类人才。因此,校方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企业亟需要类型人才的针对性培养。
2.2进一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型知识体系?
在这方面,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在软件工程专业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教育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人才培养在定位方面不准,目标尚不够明确,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内容单一和老旧传统。从当前软件工程教育体系来说,主要突出了“工程学”和“方法学”两个方面,虽然它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探索和实践专业知识领域的缩减,结果是“头重脚轻”。为了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实际性需求,学校应该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培养多型人才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大学。
既要对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加以重新梳理,做到适时适量科学裁剪。如:要适当增加软件研发课程和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2.3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提高课程适用性
软件工程在教学当中,应该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和不足,将专业教学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发展。因此,应该加大课程实验的力度,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上所传授的软件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大胆改变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方式,形成三级别为主要特征的实验体系。这三个层次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实验;2、课程设计;3、毕业设计”。这三个层次随着学生级次的增长逐步增加难度,拓宽学习内容。如。大一和大二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成为熟练的程度员,而大三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和使用开发工具,具备企业开发亟需的应用架构的能力;而大四学生,则要将培养团队软件开发以及具备组织项目管理为重点培养内容。这样,可以形成阶梯式、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相当于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2.4推进新型软件工程探索模式尝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是一个热点性话题。但同时,它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于软件工程教学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这门学科的基础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音支撑。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无论是课程自身还是开展实际应用活动,不论是学习基础编程还是相关理论知识,都与英语密不可分。特别是一些理论知识,还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对于软件从业人员来说,英语能力大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能否实现顺畅交流。因此,在开展软件工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以保证教学进度为基本前提,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双语教学手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软件知识水平同步得到提升。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低年级时开始,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特别是重点科目,要全部采用全英语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对于外语提高重视程度,获得更高的外语交流能力。
总结:我国的软件工程专业是于2002年开始设立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已经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这一课程。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找到了亟需改进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探讨。软件工程近年来正在国家综合实力快速增强的大环境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实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教育部门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方面的改革也在持续深入。
参考文献:
[1] 康雁,李彤,张璇. 软件工程慕课教学建设探讨[J]. 软件工程, 2017(7).?
[2] 邱东杰. 软件工程若干热点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科技展望,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