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君
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 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随着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式教学。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分析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问引思,将地理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研,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与重建,促进批判思维的形成以及地理问题的解决。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在分析、筛选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升他们的地理能力。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生本理念,目标是引导学生做深度的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实践中以问题为引导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问题,让问题成为打开知识理解的钥匙,以此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下学生等待式的学习方式。而导向则是问题下教学目标的体现,将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导向正确地理解认识和有效地应用,可以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并将素质教育进行落实,让文化基础教学、自主发展教育和社会参与能力作出了直观地呈现,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若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得当,将会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其中两点作用表现最为明显: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主动探索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学,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巧妙地提出问题,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敢于发言、乐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勇气,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地区认知、综合思维、理论实践、人文地理协调观”等素养做准备。
三、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情境为问题的提出提供背景和材料支撑,是问题设计的载体,也是问题式教学展开的起点。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具备真实性的特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并建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用荷兰奶酪市场的图片以及荷兰奶酪的介绍视频导入,学生了解到奶酪的生产及奶酪是荷兰人每日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接着投影展示法国、英国、希腊、意大利、瑞士奶酪图片并简单介绍,然后请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以上国家,进而明确它们都是位于欧洲西部,学生在真实的图文和视频材料中形成对欧洲西部人们爱吃奶酪这一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初步认识,为后面分析欧洲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二)小组共研,归纳构建
在小组研讨交流中,学生可以将问题细化,让大问题变成若干个小问题。但学生往往受地理知识储备与认知视野的影响,不能主动提问,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问题进行细化。每个学习小组要对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将问题转化为问题链,从教材、网络、杂志上收集图文资料,整理成文在组内汇报。
学生在整理归纳时,可以采用记录法记录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用图示法记录地理现象的演变与分布,用列表法归纳地理内容,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导入趣味问题,实现互动式趣味教学
课堂互动对于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师生交流的途径,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捷径。教师不注重课堂互动,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若是学生讨厌这门课程的老师,就更别提学生会喜欢听你的课了。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问题的创设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课堂互动问题的趣味性。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找出符合学生兴趣的契合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提问,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找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通过问题树立学习目标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原因是学习地理知识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抓不住单元章节中的重点,所以学习也就呈现出漫无目的趋势,造成知识理解依赖教师的讲解的局面,知识的理解也就变得理论化。问题导学在应用上可以树立学习目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进行呈现,为学生的学习理解树立学习目标。例如,在《日本》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日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以此从地理位置、人文文化等多个方面作引导,使学生去逐步去完成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学习有具体的方向,保证教学效果。
(五)学习评价的多样性
问题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能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还要能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问题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多表现和表达的机会,也让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观测性更强,也让学习评价的方式更多元化。在学生针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同伴表达的习惯,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更具活力和生命力。问题式教学引领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表现,关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六)总结反思,促进内化
课堂小结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方法的迁移,教师要立足于全局,引领学生梳理知识,并借助问题链整合所学知识。课堂小结的方法多样,如逻辑脉络法,教师按所学内容的顺序、事物演变的规律等整合认知结构,借助提问、谈话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信息,并可以添入新的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例如,在教学《巴西》时,教师提出问题:巴西的主要经济作物及出口农产品有哪些?铁矿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主要能源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巴西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一个工农业大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应用问题导向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共生性的探究性学习,课程知识也就得到了呈现,让思维和思想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问题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践行生本思想,抓住学生的差异,不仅要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更要完善教学环境和结构,使问题导向教学的开展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地理知识探索和应用的重要桥梁,以保证问题导向教学的应用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于秀丽.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9):105-106.
[2]闫志华.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84-85.
[3]杨永春.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3):141-142.
[4]何玲艳.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J].新课程(下),2019(11):77.
[5]南学亮.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