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   作者:李能胜
[导读]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及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文言文是一种与白话文相对的语言类型。由于文言文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人们也缺乏系统的古文修养,因此对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取得良好成绩,提高文言修养,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定要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城南中学  李能胜    514600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及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文言文是一种与白话文相对的语言类型。由于文言文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人们也缺乏系统的古文修养,因此对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取得良好成绩,提高文言修养,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时期的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汲取优秀文化,提升文化思想修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而意蕴深远、内容丰富的文言文,无疑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新课标的要求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教学手段,从而逐步促进文言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1.初中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翻译,忽略感悟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往往以文言文翻译为主,过于强调字词解释、文字内容,反而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主体的内在感悟与理解,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度思考。
        1.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文字讲述、语言说教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得不到有效激发和调动。此外,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会对枯燥的讲解产生厌烦、抵触等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知识积累。
        1.3课堂主体把握不足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小主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存在“一言堂”“唱独角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2.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2.1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首先需要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感觉文言文内容比较枯燥。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优化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情境教学的手段应用于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比较生动与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逐步增强文言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多种媒介要素,创设一种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情境。


以《桃花源记》为例,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名为《理想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探寻了一个深山中的美丽村庄,用镜头带领观众感受了那里流传百年的耕读文化,从而展示了现实版的“桃花源”。利用这段视频,使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文本内容抓住恰当的时机,针对关键的地方设计问题,以此使学生产生疑问。以《陋室铭》为例,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破屋子的图片。结合图片问学生:“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想必很多人都不愿意住在里面,但是有人却根本不在意,甚至还乐在其中,那同学们觉得他是怎样想的呢?”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第三,创设故事情境。以《出师表》为例,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表达了自己忠贞不二、以身许国的思想。因此,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主题,引入了一些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的小故事,比如火烧新野、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通过这些故事,不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的精神,这更加有利于使学生感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一片赤诚之心。
        2.2熟读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一是朗读与背诵要以对字词、句子和文章大意的理解为前提。不认识文言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了解每句话及文章整体的大意,学生不仅难以阅读,即便是阅读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死记硬背是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的。
        二是教师要创新各种有趣味性的阅读方式,以便让学生能够更为投入地开展朗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欲望与兴趣。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由于该文是游记类的散文,给人的感觉比较清新自然,因此在朗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自然美感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声朗读这篇课文在这一充满自然情境的和谐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文章的内涵,朗读的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是注重课外的朗读与背诵。文言文的朗读与背诵不能仅在课堂上进行,而要在课下进行长期的坚持训练因此,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朗读背诵任务,引导学生每天朗读,持续背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3注重知识的积累,提升应用迁徙能力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学生在不断地积累、应用和迁徙过程中逐步提升和发展的在新课程教学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的设计和现代文学的结合编排也变得更加的合理和科学,这些学习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需要背诵记忆,有的则需要熟读学习。针对需要背诵的学习内容,学生要按照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背诵学习工作,不断地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和技巧。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后小结的环节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中知识点的分类整理归纳工作,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等内容进行整理积累,联系以往学习知识学会前后知识内容融会贯通,在日常积累和应用中逐步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对文言文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岳艳玲.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
[2]黎佳兴.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J].求知导刊,2017(33):60.
[3]方琳静.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