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辉艳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张辉艳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倘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白河中学      张辉艳    4353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倘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教师们明确分层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因地制宜的分层教学环节,把握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基于此,本文章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引言:因材施教是自孔子以来就提倡的教育观点,要求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基础进行有区别、有差异的教育教学及其引导。与其相符,素质教育提倡分层教育教学的理念,为此,我们一线教师应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巧妙而合理地贯彻与落实分层教育的教学方针。身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就积极践行分层教学的模式,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效果,让初中数学课堂绽放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积极作用
        分层教学是根据初中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教学,进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将分层教学与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向性、特色化、针对性更强,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教学思路,最大限度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分层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能够根据不同初中生的不同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既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初中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使体系更加完善。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首先需要构建出科学的分层标准,将学生合理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对学生因材施教。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标准来进行划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来对分层目标进行科学构建,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而且还会对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能力有所帮助。
首先,教师明确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多个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学生依次设计以下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自主尝试勾股定理的证明环节,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让学生清晰各个学习任务之后,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探究数学教材内容,促进学生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模式。


当学生遇到自身不理解的数学知识时,先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产生自身独特的见解,再向教师提出疑问,完成课堂答疑解惑的教学任务。最后,教师结合自身对各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对自主学习探究的成果进行考查,进一步保证分层学习模式开展的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分层
        新课改教学目标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在教学时教师也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知识学习情况在分层提问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的学习新视角。
        例如,在“数据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向数学基础较优秀的学生提问:统计图中每个数据代表什么意义?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组数据,计算出这组数据占总数的比例。之后,教师还可以向此类学生提问:是否了解过除了条形统计图之外的其他统计图类型?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自己所了解的统计图类型。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不需要设置太难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组成部分?每项数据代表了什么含义?只要学生能答出来即可。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问题,可以增加数学学习自信心,在今后的课堂上遇到更难的数学知识点时还会具有较强的探究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数学这门学科。
        (三)课后练习进行分层
        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过程当中的压力,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做到具有针对性,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后探究知识的热情。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后探索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就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利用习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的巩固和探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具有竞赛性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知识巩固当中迅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个体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个体差异性,组织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遵循个体特点,进而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个体竞争意识、学习意识,并正向迁移到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郑继信.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研讨[J].新智慧,2019(36):10.
[2]胡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71-72.
[3]郑泽模.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