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 张倩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张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发展需求,水利水电工程日益频繁。
        身份证:34040319910717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发展需求,水利水电工程日益频繁。而在其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控制因素。鉴于此,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展开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究技术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建设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基础施工技术
        前言
        在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环节,基础施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质量,对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合理实施基础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必须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做好技术管控,高效利用各项施工技术,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提高施工效率。
        1 工程概况
        某水利水电工程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工程以发电为主,并兼顾防洪、灌溉等任务。该工程施工现场为山地、山脉和盆地交错地形,地势变化较大,坝址地区存在厚度为20m的河床覆盖层,且河床冲击层内主要分布卵砾石类土,同时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内存在天然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料。为保障工程良好的施工效果,施工方制定了详细的基础施工技术方案,通过应用堤防施工技术、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泥加固技术以及软土处理技术,提高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2.1 堤防施工技术
        由于该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的地质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对其基础施工产生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开展建设活动时,应当采取堤防施工技术,改善施工条件,进而提高建设质量。因此本工程针对具体情况,应用锚固技术,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在工程地基的表面或者内部,建设水平或者垂直的排水通道,以便于在工程基础自身重量以及外力作用下,加快排水固结的速度,提高基础强度。由于本工程基础中存在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料,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加固材料,并将钢筋包裹在混凝土中,强化二者的连接[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当强化锚固技术的整体管理,有效实施基础的防渗技术,重点针对防渗墙进行合理施工。其次是做好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在本次工程中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可选择经验法和锤击法,基于现场勘察以及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后可开展第一阶段的管桩施工,在工艺完成后,需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如发现不合格质量问题,应当立即进行修正,充分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整体质量。
        2.2 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
        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作业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开展建设活动时,首先要开展挖孔灌注桩作业,即是通过人工处理方式进行挖洞,然后合理布置钢筋笼,以便于开展混凝土浇筑,形成桩。在本次工程,施工人员为确保边坡密实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需要按照周围土块的设计尺寸开展模拟试验,确定基础厚度以及卸土量等;其次是进行钻孔灌注桩技术,将桩尖插入到基础承重层内,以尽可能的提高单桩承载力,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更好的承载水利水电工程上部建筑结构,同时也能够提高抗冲刷能力。
        2.3 水泥加固技术
        在本次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对水泥土的应用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此增强整体工程强度。在实际开展作业时,施工人员先要科学合理的混合水泥和水,均匀搅拌以充分发挥水泥性能,提高基础强度。同时施工人员可以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将水泥灌浆的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有利于提高水泥土的抗压力,促使地基更加稳定[2]。不过在施工之前,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水泥型号、强度以及混合张力等参数,通过有限元分析参数,完善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其具体参数可如表1所示。最后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标准,以此提高基础建设水平。
        表1 本工程水泥加固有限元分析参数表
        2.4 软土处理技术
        由于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中含有黏性土质,为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应当对这一类软土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人员主要采用置换法和重锤夯实法等。比如采用置换法时,施工人员要先将施工区域内的软土全部挖除,然后选择密度较高、强度较大、性质稳定的土壤进行置换,该工程主要选取灰土,有效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土壤性质。另外对于盆地等施工区域可采用重锤夯实法,通过组织安排履带起重机,将重锤吊至一定高度,按照夯实要求确定落距和重锤规格,是其自由下落,夯实基础土壤,增强密实程度。另外一方面在部分施工区域也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不过其受地形地势限制,大多依靠人工开展,即是将工程基础土壤表面以及内部的给水排出,再利用自重以及外部荷载等作用,有效排出基层内部含有的水量,实现软土加固。
        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本次工程的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应当从管理层面入手,一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按照施工技术特点合理划分施工分段,做好前期设计和规范,提高施工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并注重施工质量检查确保各项工序的有效衔接。同时还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落实质量责任制,在施工结束后,开展质量评估和验收,尽可能防范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二是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机制,引入终身责任制,提高基础施工责任管控,充分保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另外,在选择施工技术时,应当注重事先模拟、评估,利用系统化思维探究技术应用实效,以确保基础施工技术质量得到全面掌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应当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和现状,科学合理的采取堤防施工技术、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泥加固技术以及软土处理技术等,有效提高基础施工技术质量,进而实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火龙.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2):117-118+268.
        [2]郑兆余.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4):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