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全纯
[导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10000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结构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与竖向两个方面。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作为主要控制因素,使结构抗侧移能力成为主要矛盾。在当前工程应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斜撑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抗震设计
        1、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与同类结构的分析对比
        1.1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比
        本结构比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加了一个支撑框架系统,多了一道抗震防线。支撑框架抗侧力刚度较大,与延性框架协同抗震,比纯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高很多,抗倒塌能力强很多。斜撑对提高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点已经在钢框架一偏心支撑结构中得到了证实。钢框架增加斜撑后,房屋适用最大高度增加一倍以上。本结构相当于纯混凝土的框架一偏心支撑结构,房屋适用最大高度比混凝土框架结构也可提高50%以上。框架增加斜撑对建筑使用有一些影响,例如门窗的布置,但房屋适用高度提高了,比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了。
        框架上增加斜撑,包含混凝土框架上增加混凝土斜撑和钢支撑,钢框架上增加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都是提高结构抗侧向力能力的有效措施。如果结构不受地震和风荷载等侧向力的作用,斜撑是多余的。增加斜撑就是增加结构的赘余度,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房屋结构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房屋抗震以预防为主,如果房屋立足于大震不倒,框架上增加斜撑是非常必要的。
        1.2与钢支撑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比
        虽然两种结构都是在混凝土框架中加斜撑,但本结构增加的是混凝土斜撑,与混凝土框架同属一种材料,构件刚弹性一致,构件的变形、结构的位移也能协调一致,两钢支撑与混凝土框架是两种不同的材料,不同材料的组合结构构件共同工作协调性较差。钢支撑受拉时有一定的延伸性,受压时容易失稳弯曲。本结构斜撑两端与框架梁铰接,形成消能梁段,属偏心支撑,而钢支撑与框架梁柱铰接,没有形成消能梁段,属中心支撑。中心支撑的框架不如偏心支撑的框架抗震性能好,这点已经在对钢结构大量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以上分析表明:纯混凝土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比混凝土框架——钢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强,防火防腐性能也好一些。预制混凝土斜撑的造价与钢支撑差不多,现场施工比钢支撑复杂一些。
        1.3与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对比
        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系统组成的。本结构的结构布置同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相同的部位增加斜撑,相当于用支撑框架代替剪力墙。由混凝土框架梁、柱和斜撑构成的支撑框架,比实体混凝土剪力墙侧向刚度小,抗剪能力差,但与延性框架侧向刚度相差不太悬殊,更容易与延性框架协同工作,整体结构延性好,变形能力强。实体剪力墙比延性框架侧向刚度大很多。刚度大,吸收地震能量也大。延性差,与延性框架共同工作协调性也差。整体结构的变形能力不如本结构。本结构毕竟是杆系结构,无论是重力荷载承载力,还是抗震承载力都不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但预制混凝土斜撑与现浇剪力墙相比,工程量少很多,造价低得多,施工也方便得多,对于建筑的使用影响也少一些。
        2、斜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2.1控制延性法
        延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结构、构件与截面。其中,结构延性可通过层间位移或顶点位移的方式表达出来;构件与截面延性相关,截面延性又与混凝土强度、含箍特征值等因素有所关联。对于特定结构来说,截面延性与构件延性相比较大,二者关系与塑性铰机制相关。位移延性可对弹塑性能力进行表现,且计算相对简单方便,但如何对屈服位移、极限位移进行定义成为重要问题,因为不同定义下的延性系数将存在一定误差。


        2.2能力谱法
        该方法是在静力弹塑性的基础上,对能力谱曲线进行探究的方式,利用加速度表示地震状态下地面运动对结构的需求,将地震反应曲线、结构能力等通过加速度—位移坐标系描绘出来,更加直观的评价结构抗震性能。在该方法应用中,采用非弹性反应谱对目标位移量进行计算,以单一自由度体系为例进行检验,使其与实际需求充分符合。该方法中内含两个基本假定,一是分析侧向荷载分布,按照弹性体系的基本振型为标准;二是减少对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反应分析,这样可使力的设计更加合理。
        3、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某医院医疗综合办公楼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10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9285m2,地下建筑面积为5661m2。地上8层,地下1层。其中,1、2层层高为4.2m,3-8层层高为3.6m。建筑总高度为33.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雪压为0.35kN/m2。
        3.2设计方案
        本项目采用3种不同的结构方案,即:纯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其中,斜撑型式分别采用常见的X型斜支撑、人字型斜支撑、单向型斜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1、2层墙柱支撑采用C40,梁板采用C35;3、4层墙柱支撑采用C35,梁板采用C30;5-8层墙柱梁板支撑均采用C30。墙柱梁板斜撑纵向受力钢筋均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400。框架梁柱截面:地下1层主楼范围内为柱700mm×700mm,其余为柱600mmX×600mm;一层柱为700mm×700mm,车库顶板梁为350mm×850mm主楼梁为300rmm×750mm;3、4层柱为650mm×650mm,梁为300mm×750mm;5-8层柱为600mm×600mm,梁为300mm×750mm;板:1层主楼范围内为180mm,车库顶板为250mm;2-8层板为1lOmm,屋顶层板为120mm。斜支撑截面为300mm×350mm。剪力墙宽为300mm。
        经过计算可知,纯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3种不同型式斜支撑结构的最大层间均满足小于1/550的限值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纯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斜支撑框架结构(X型、人字型、单向型)的自振周期、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层剪力相比:斜向支撑结构自振周期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框架结构、大于框架剪力墙结构,3种不同类型的斜支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单向斜支撑大于X型斜支撑和人字型,X型斜支撑和人字型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相差不大;斜向支撑结构的基底层剪力大于框架结构、小于框架剪力墙结构,3种不同类型的斜支撑的基底层间力单向斜支撑小于X型斜支撑和人字型,X型斜支撑和人字型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相差不大。
        综上,添加斜支撑可以较显著地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降低其最大层间位移角。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刚度偏大,周期较短,同样地震作用下吸收的水平地震力过多,一定程度上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斜支撑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介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之间,既能很好地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又能兼具框架结构的优点,是一种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从3种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斜支撑的计算结果中可以发现,不同型式的斜支撑的抗震性能也不相同,对于通常选用的斜支撑型式:X型、人字型斜支撑结构体系的侧向刚度相差不大,约相当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60%-70%;单向斜的结构体系的侧向刚度约相当于剪力墙的30%-40%。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和竖向高度较大的建筑,可以优先选择X型、人字型斜支撑;单向斜支撑多适用于建筑超过纯框架结构限值高度不大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国新,卢鹏洁.外部支撑对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影响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
        [2]王飞,彭杰.探索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与装饰,2020.
        [3]魏毅,郑恒祥.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