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简家伟
[导读]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科学实验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家伟
        贵州省仁怀市实验小学 564500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科学实验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具有重大作用。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新交流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好课堂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进步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动物和植物”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动物和植物,进而让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动物和植物分享给其他同学,大家互相发表意见,各抒己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创新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课本上有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照本宣科。当今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

因此,教师必须研究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内容时,在传统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只会让学生观察水和石油,学生难免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教具:上面有盛放液体的地方,中间一个斜面,打开一开关,通过让学生观察水和油的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教具的设计,去发现它的创新性,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探索水和食用油的特点,进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实验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创新探究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内探究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探究方式,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蚯蚓的选择”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带着学生支寻找蚯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体验和互相讨论总结出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特点,这样还能让学生探究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地方地质、土壤等特点。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新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是我国当下教育领域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交流表达、思考建构、动手创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逐步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马燕.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