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陈昭斌
[导读]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小学生意识到数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努力拓展课外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采用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字产生兴趣。

陈昭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五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小学生意识到数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努力拓展课外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采用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字产生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71-0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将教学重心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数感作为数学素养培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有效培养展开讨论。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数感
        要想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和意义,才能理解数感建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数感就会逐渐形成。例如,教学“圆锥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等底同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让他们通过实验来推导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直接经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数感的建立也更加直观化。
        二、创建良好情境,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加强对学生数感培养,促进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数的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农村小学数感培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加强数的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数的感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结合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学会合作探究,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感悟能力。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其特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所需学具,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通过对学具的折一折比一比,对黑板、教室、课桌的测量等合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强数和形的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数内在条件的探索,创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数形结合升华小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图形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教材图形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使用图形,利用图形与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讲解时间的的分、秒、时这一节内容。这节课的主要是要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时间概念,要让学生掌握时间中分、秒、时的关系,了解并知道一个小时等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与六十秒。利用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示三者的关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数形相结合的办法更加明确时间的抽象概念,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以自己的想法以图形来表示,这样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显著培养且升华了小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四、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对数的理解是建立在实际数量上的,只有这种具体的事物,小学生才能够理解,这跟他们的思维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有的小朋友思维比较发达,他们能够将数和具体物品的数量对应起来,明白其中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活中的事例作为例子,以此帮助学生的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生数1-10这十个数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具体含义,教师可以叫十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教师指着同学一遍又一遍地数,帮助学生理解这1-10这十个数字的含义。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指来帮助学生数数,培养数感,左右手指头共有十个,右手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1”,伸出三个手指头表示“3”……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学生的数感,方便高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小学生数感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等为基础,有效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他们的数感才能快速高效地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林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良好数感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 2019(22):52-53.
[2]王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67.
[3]林秀兰.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良好数感[J].亚太教育,2019(06): 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