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班主任品格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叶绍珺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品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品格是由美德、特质、习惯三种概念交叠而成。良好的品格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避免学生走错路、走弯路,对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样大有裨益。在小学低段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全面认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构建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梳理正确是非观念,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对此,本文以为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为例,对班主任品格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实验小学  叶绍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品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品格是由美德、特质、习惯三种概念交叠而成。良好的品格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避免学生走错路、走弯路,对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样大有裨益。在小学低段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全面认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构建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梳理正确是非观念,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对此,本文以为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为例,对班主任品格教育具体策略展开积极探索,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品格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段;班主任;品格教育;策略
        引言: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资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人才培养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人才培养,就要从娃娃抓起,正所谓“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作文班主任,要全面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培养与学生年龄段相符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对小学低段品格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注重专业发展,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为频繁、密切的教师,同时也是品格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背景下班主任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自身专业化发展,积极学习各种先进教育理念,使自身具备品格教育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品格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推动品格教育的高效实施。此外,品格是不断传承的,在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是示范品格,而不是教育品格。班主任应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家长联手,做到言传身教,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良好品格内化为人格特质。
        二、组织主题班会,培训品格导向
        班主任品格教育的实施,首先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了解品格的内涵、明确良好品格的标准,并以此为主题,开展品格导向培训,促使低段学生明确包括诚实、友善、勇敢、乐观、自信、专注等与现代社会发展主流趋势相匹配的品格理念。通过开展品格导向培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品格的内涵,明确良好品格的标准,还可帮助学生形成发现他人良好品格的能力,学会如何赞美,从而在班级内形成相互认同与欣赏、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三、融入品格教育,优化班级管理制度
        品格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它不能采取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班主任也要尝试改变以往单纯靠纪律约束的管理模式,要从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制度的确立的确能够为品格教育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品格教育的实施。因此,班主任需要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为品格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例如,建立考勤制度,培养学生守时的良好品格;制定集体活动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格;制定轮流值日制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品格等等。
        四、开展实践活动,营造品格教育氛围
        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并未设立单独的品格教育学科,但是班主任可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将品格教育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与游戏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学习品格的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领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若只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可能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品格绝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慢慢领悟、逐渐养成。因此,班主任实施品格教育,也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慢慢渗透。因此,在这对低段学生的品格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家校携手,共同开展品格教育
        小学低段学生对于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完全代替父母、取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品格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家长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因此,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练习与沟通,动员家长参与到品格教育中来,与家长共同探讨品格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共同制定品格教育方案,共同分享、交流学生在家庭、学校的表现与情况及时表扬、肯定学生在品格行为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为家长提供更多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见证学生点滴进步与成长。
        六、结语
        总之,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需要外在表现与内在体验的共同推动、相互促进在二者的循环往复中逐渐形成。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品格教育只能起到启蒙作用,良好品格的塑造与成型还需要学生终身的自我教育。作为小学低段班主任,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验环境,创造体验机会,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品格塑造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自我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绝不能操之过急,一味冒进,采取高压政策,强压学生,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细心、耐心,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以守护之心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刘亚丽,邓光艳,魏伟妮.家校协同,品格助力,让爱细致温润孩子——以八小家校协同共育品格为例[J].华夏教师,2020(13):12-13.
[2]邝小雁.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策略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2):158-161.
[3]赵明,白晶.幼儿品格培养与教育的实践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5):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