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李苇
[导读]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他们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有所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小学  李苇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他们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单纯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搭建起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生活泼好动,课上小动作较多,为了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课,认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通常都会制定好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在制度的约束以及教师的严加管教下,学生虽然都会端正地坐在教室,但是呆滞死板的课堂氛围,却不利于学生融入课程教学中。所以,在听课时,学生经常会出现神游的情况。为改变这种现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加与减》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小商贩或顾客,而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准备交易的道具以及假币。为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教师需要为不同物品合理定价,并为学生准备合理面额的假币。如此,学生才能将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想要购买的东西,这个情境完全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会比较高。在交易的过程中学生的加减运算能力不仅会有所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也有所增强,可以说一举多得。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差,面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他们经常会产生诸多疑问。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抽象的知识赋予直观的外形,学生在理解起数学知识就会更加简单,从而有效提升自己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面积》时,如果单纯让学生背诵面积公式,学生既容易将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搞混,也不容易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展开教学内容。教室的地板砖一般都是正方形的,而黑板、门等物品都是长方形的。在教授学生面积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软尺,鼓励学生自己去测量地板砖的长度。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能让学生了解用面积来形容一个物体的大小更为精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讲究的是逻辑分明,环环相扣。然而,小学生还不具备逻辑思维,教师的讲解过程太过学术,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过程生活化,如此,学生才能在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教授《正比例与反比例》时,学生在理解两种变量时,经常会出错。为此,教师在教授这堂课的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正比例与反比例具体化。比如,想让学生明白正比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在水龙头下接一盆水,水量和时间有什么关系。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这一现象,学生马上就能想到,随着时间的变化水量会增多。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为学生进一步挖掘其中的知识,告诉学生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则成正比。想让学生明白反比例的和正比例的区别,教师就可以借助沙漏,如此,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反比例中的两个量是一个增多一个减少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抽象的知识演示出来,不仅为课堂增添活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巩固,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学生都不喜欢数学作业,部分小学生敷衍了事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就导致数学作业难以起到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数学作业的趣味不足,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就需要让数学作业生活化。为学生布置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作业,不仅有利于诱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例如:在布置《千克、克、吨》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厨房电子称、体重秤,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学着称重,并将物体的重量记录下来。如此学生很容易便能掌握千克、克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两个重量单位。针对吨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先通过网络渠道或者询问家长的方式,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以吨计重的物体,并选择其中的一两种通过实际观察,切实体验吨与千克、克的区别。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明白重量单位的应用之广,还能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生活化,还需要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挖掘数学作业,如此,方能将生化化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风芸.融入生活化教学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20(96):71-72.
[2]汤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学周刊,2020(36):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