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之美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李健敏
[导读] 语文是一门传统的人文性学科,沉淀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语文这门课程蕴含丰富的语言魅力,具有着强烈的文化特点,而这也被看作别具一格的“语文之美”。而在当下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照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生机灵动,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为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思维中贯穿语文本真,改良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品味语文之美。本文主要探析了如何构建小学语

咸阳高新存志学校 李健敏

摘要:语文是一门传统的人文性学科,沉淀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语文这门课程蕴含丰富的语言魅力,具有着强烈的文化特点,而这也被看作别具一格的“语文之美”。而在当下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照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生机灵动,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为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思维中贯穿语文本真,改良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品味语文之美。本文主要探析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希冀对其他同仁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在教育改革环境下,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让语文课更加具有语文味,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力求的目标。本文就教师平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恰当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教学链接生活,丰富语文课堂;感受词语的内涵,品味语文之美”这几方面来谈了谈个人浅显的看法,以期望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一、营造恰当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教学氛围直接着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调动教学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课堂的互动与交流。教师的教学态度同样是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他们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之中,让其习得知识,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基于教学要求,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如采用情境剧模仿、朗读对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该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栩栩如生,为我们讲述了小青蛙成长过程,介绍了科学知识,该故事蕴含着从小要独立生活以及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PPT,为学生呈现了小蝌蚪到小青蛙的变化过程,并导入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孩子们了解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系列的经历,同时让他们感悟小蝌蚪到青蛙的转变生长的变化。最后,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旋律,鼓励孩子们通过朗读和模仿角色的语气形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深化其对知识的领悟,提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链接生活,丰富语文课堂
        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本真的实际生活。只有将教学链接生活,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感受亲近感,缩小与教材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看待和学习知识,并通过捕捉学生熟悉的事物,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获得生活的不断感知与体验,让他们能够直观而轻松地理解和深化课文内容
        例如:待学习课文“曹冲称象”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大家开动脑筋,谁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有学生喜爱动画片,认为神通广大的卡通人物一施法就能将大象变小,然后就可以方便称重了。也有学生说现代都是机械化,可以将大象吊起来称重,还有不少学生提到了智能化。总之,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个问题已难不倒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同时有效点燃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此外,为了引导学生与家人一起探讨该问题,从长辈的生活经验中探寻到更加有效的方法,以拓展自身的思路与认识,这样使学习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进一步提升了生活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感受词语内涵,品味语文之美
        我们知道,小学生此时形象化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薄弱,他们对说教的形式较为反感,直观可视化的情境易于点燃他们的兴趣。而教材中的一些词语离学生熟悉生活及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单凭揣摩语言文字难以理解其本真内涵。鉴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或是图片形式,呈现文本语言在具体语境下的词义与内涵,给予学生领略语言之美的良好体验。
        例如:以“田家四季歌”一课为例,该课的语言生动而形象,为我们呈现了四季的流转田园风景,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如插秧、蚕桑、归来戴月光……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及其生活有一定距离,使得他们难以明白词语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让他们围绕文章说说感受到哪些美景。随后,教师为他们呈出了四季田园风光的图片,促进他们在比较中探究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最后回归到文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象,同时,体味文中运用的语言来品味语文之美。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认知特点,借助直观生动的图片,使具有理解难度的字词与画面有机结合,点拨学生进行对比和仔细感受,如此一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让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是回归课堂教学地目标及方向。加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应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着力营造恰当氛围,点燃学生兴趣;教学链接生活,丰富语文课堂;通过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感悟灵动词语的魅力,品味语文之美。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进行了详实地探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姚富红. 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面面观[J]. 教育革新, 2017, 000(012)
[2]莫照新. 试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