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3月   作者:肖露
[导读] 在传统的中小学数学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在教学中总是被动的,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发展。新时期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教学显然无法满足这些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核心因素的发展。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小江初级中学   肖露  723300

摘要:在传统的中小学数学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在教学中总是被动的,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发展。新时期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教学显然无法满足这些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核心因素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以此为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引言:初中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重要时期,数学学科又是拓宽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重点学科。因此,如何从初中数学内容出发,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不能只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应强调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与能力、合作意识与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等。而要想实现新的教学目标,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但根据教学实践来看,情况并不如此,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习会比较低效,同时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
        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初中数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提起对初中数学的兴趣。由此可以认为,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老师对中学生的走访,老师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都源于初中数学知识抽象性比较强,部分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较高,打击了学生参与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具有很多种的,其中就包含逆向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只是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对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在为学生进行定理、定义、概念的讲解时,要利用知识的可逆性,培养初中生的逆向思维,给学生提供一个定理,让学生对逆定理、否定理进行证明,判断是否正确。在讲解证明题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结论开始逆向推理,查看结果是否是已知条件,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注意个体差异,感受成功乐趣
        学生们必然会因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的老师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策略,经过验证的教学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师必须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能力来实现多样化。例如,在“多边形的内部角点和角点”部分中,学生首先被对角分成三角形,以确定多边形的内部角点是否相等(N-2)和相等(n-2);180度,然后问一个问题,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神不知鬼引导学生寻找答案,你可以用五边形的例子把学生在五边形内的任何一点,结合其他的检查点,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但发现又增加了一周的角度,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五边形的内角为:5x 180° 360° = 540°,再询问学生,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关注个体差异是创新小学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为了改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积累实践经验,使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功。、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之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而缺乏兴趣的数学学习,很难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也是低效的。与此同时,无论是学习或是创新,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否则是很难有效达成学习的目标。初中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具备了自我的认识观、世界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欲非常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去保护他们的这种欲望,为其营造一种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兴趣,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身份,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各抒己见,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呢?”“一次函数与不等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其可以在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善于变动,通过对相关参数与变量的调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国家很多学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现代交际,2019(23):186+185.
[2]李文.关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10.
[3]南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下),2019(11):242-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