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8期   作者: 尹斌
[导读] 电网调控是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效果对电网能否正常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尹斌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兴化市供电分公司  江苏 兴化 225700
        
        摘要:电网调控是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效果对电网能否正常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电网调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电力企业重视电网调控工作。本文分析了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调控;安全风险管控;电力企业
        
        1电网调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系统逐渐向着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使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明显增加。而且,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电网调控技术也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对调控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由于操作不规范或操作失误,导致电网调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患,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电网调控管理的重要性,并强化电网调控的管理力度,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电网调控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还能为加快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2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
        2.1内部影响因素
        在电网调控运行期间,内部影响因素是造成安全风险隐患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1内部管理因素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的规模、结构复杂度以及运行要求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调度人员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一旦出现内部调度管理工作问题,那么就容易影响调控工作的质量,进而诱发安全风险。
        2.1.2集约化因素
        当下国内电网调控运行中普遍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其较传统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率更高,但是这也增加了调度人员工作的难度,如果调度人员自身素质无法胜任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工作需求,那么就容易诱发安全风险问题。
        2.1.3内部硬件设备与系统问题
        如果继电器、断路器与服务器等电网调控工作中的各种设备或者运行系统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异常问题,增加了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
        2.1.4技术因素
        智能电网建设下诞生了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果电网调控工作中没有积极的引入一些先进的工作技术或设备,那么同样会增加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
        2.2外部影响因素
        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的另一个诱因是外部影响因素,如人为破坏、地质灾害或气候灾害等,如暴雨、大风、冰雹或者人员恶意破坏等,这些都会对电网调控运行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并且这些外部影响因素无法进行提前预测与控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一般主要侧重防范,力求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电网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
        
        3提高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的策略
        3.1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体系
        管控体系的合理性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此重视,根据现实情况和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现有的管控体系。在现有管控体系中,需要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同时需要明确管控标准、管控制度以及管控人员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责任制的要求,为每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使每项安全风险管控的内容均有人负责,进而减少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的机率,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2培训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管控效果。基于此,电力企业需要根据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情况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让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学习一些更加专业的电网调控的知识、新式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为实际管理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电力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选拔有潜力的人员进行培养,壮大管理团队,为选拔的潜力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其到大型电力企业或者国外进行进修和学习,学习现代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进修完成后,根据所在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处理原有弊端,进而提升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3.3加大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力度
        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取得预期效果,电力企业需要对其加大管控力度,设置值班班长一职,其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减少管理人员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此外,电力企业需要根据电网调控的规模,按照周或者月制定值班制度,保证每一时间均有管理人员管控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在交接班时需要做好交接工作,让值班管理人员掌握现在的情况,进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风险问题出现的可能,保证电网可以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安全、充足的电能。
        3.4做好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工作
        通常情况下,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减少其出现的可能。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电网网架结构,深入分析研究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根据相应的风险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演示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让检修人员熟练掌握一些安全风险问题的处理措施,在日后工作中如果出现相同的问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将安全风险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提高电网调控工作效果。
        3.5提升现有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需要根据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安全预警信号进行等级划分,对检测调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保证其能收集、处理和传递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使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向智能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检修计划检修和维护电网中的电气设备,及时发现已发生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风险问题,减少电网出现故障问题的可能,保证其能正常运行。
        3.6优化电网调控运行工作模式
        为了进一步管控电网调控运行工作中的安全风险,还要对现阶段的电网调控运行工作模式进行优化。比如,可以构建完善的沟通与协调系统,强化电网调控运行工作中不同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使他们的工作形成互补,而不是单独的两个分离状态;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力求可以做到职责分配清晰,使不同的人员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要做好系统运行信息的监控、分析与处理工作,通过巡检机制等工作机制的构建,确保可以及时发现与解决异常系统运行信息。此外,要指派专业人员定期维护各种运行监控系统与技术,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运行漏洞或弊端进行及时修复与升级,这样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提升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7编制奖惩制度
        电力企业领导人员需将当前市场和自身经济情况作为主要依据,编制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将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实际工作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工作效果作为考评标准,每月或者每个季度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评,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对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和惩处,让每个管理人员重视自身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电网调控运行风险管理工作中,进而提升管理效果,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有利条件。
        
        4结束语
        要想保证电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供电的质量,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管控,在风险处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电网运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梅新辉.电网调控运行风险及管控[J].科技经济导刊,2017,(36):164.
        [2]黄凤芹,盛艳,郭颖等.如何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分析[J].消费导刊,2018(4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