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群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连州镇实验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问题学生是指那些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由于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转化问题学生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问题学生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智慧 五个“善于”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极端偏激;或学习成绩差等。
教育问题学生,我认为班主任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又要了解清楚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还要具备五个“善于”:善于攻心、善于应变、善于赏识、善于迂回、善于合作。
一、善于攻心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因此,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也是一位能走进学生心灵的班主任,这就是“攻心智慧”。班主任和孩子们亲切友好的谈话中,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成员,成长环境,拉近和孩子间得距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故曰:知彼知己,百战百殆。
对家庭离散形成的问题学生,我更坚持“攻心为上”。荣荣的父母离婚后,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一走了之。爷爷奶奶的离婚使离散的家庭更加支离破碎。爷爷奶奶想念孙子时把他当宝贝一样抢来抢去;荣荣不听话时又把他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怎能让孩子安心学习?俗话说“缺啥补啥”,对这个严重缺父母爱的孩子,我决定用爱心感化他。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找他谈心,他没有书,我把书给他;他没笔,我把笔给他;他坐姿好,让同学们“放烟花,表扬他”……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爱了,学会收拾书包了,他也乐意写作业了……一次积极教育班会,同学们把“我要谢谢××”的纸条贴在“心语墙”,我看到荣荣写着“我要谢谢肖老师”。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二、善于应变
每个班的问题学生都是不一样的,犯错误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是因为自制能力差,偶尔为之;有些是因为有类似多动症的心理疾病无法自控,明知故犯;还有些则可能是为了引起老师或同学的注意而选择了错误的方法。学生是变化的,因此,即使是好的理论,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以教育学生需要随机应变。
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课,当我介绍“我姓肖”时,一位叫馨馨的女生大声插话:“我要叫你小肖!”我一愣,马上抛给同学们问题:“可不可以呢?”同学们齐声回答:“不可以!”她不乐意了,嘟着嘴就往外跑。我边追边喊:“馨馨,回来!”见我追出来,她跑得更快了。我敏锐地发现,如果我追下去,即便把她追回来,也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立刻停住,冷静思考:校门已经锁住且有保安把守,在我的视线范围不担心她会出安全问题。我问:“你回不回课室?”她倔强地说:“不回!”我不再理她,走回课室继续上课:“课室里的同学既有礼貌又守纪律!奖励同学们玩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馨馨被吸引到门口。我故意大声说:“放学后,被表扬的同学要把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开学第一天让爸爸妈妈也开开心心的,好不好?””“好!”馨馨终于忍不住了,她说:“我要回课室。”我一副不想要她的样子“可是你刚才说不回。”“我想回了。”“你要向老师和同学们保证以后不随便出座位。
”这次冷静、机智的应变让我树立了威信,虽说不能“一熨斗把她熨平”,但是也能把她“慢慢往平里熨”。
三、善于赏识
赏识教育指的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农民希望庄稼茁壮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学生健康成长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孩子学习不行时,教师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的赏识,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在教育问题学生时,要注意把握赏识的时机,当学生感到迷茫,需要得到明确指引时,老师是暖心的领路人;当学生产生动摇,有放弃打算时,老师是坚定的警醒者;当学生对自己开始怀疑,需要老师确证时,老师是善良的鼓励者。
四、善于迂回
迂回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目的是攻击敌人的薄弱部位。迂回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已成为重要战法,这种方法在教育问题学生时同理互通。
在班主任工作中,会碰到令教师非常头疼的情况,学生非常调皮,用通常的方法很难奏效。此时,不妨试一试迂回战术。
颖颖调皮捣蛋,作业胡乱写,上课不认真,下课经常搞些惹人注意的恶作剧。老师批评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家长也毫无办法,软说硬说,就是不管用。我恼火了,千言万语抵不上一个行动:“这么会折腾,请你上讲台表演个节目。”他磨磨蹭蹭上讲台,就是不表演。我头脑一热:“不表演节目站到下课!”他摆出满不在乎的神情。我心想:怎么下台?还是想个办法让他先回座位吧。于是问:“你会做鬼脸吗?”他摇头。“老师找同学教你,行吗?”终于点头了。我暗暗松了口气。这次教育在颖颖做鬼脸表演带来的欢笑声中结束。当然,我知道,没有效果。课后我在思考:这种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学生,该怎么办呢?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人性的弱点普遍存在,士兵如此,学生也如此。那他的“七寸”到底在哪里呢?第二天,做课间操的时候,颖颖举手要上厕所,我才想起他经常会在做课间操的时候上厕所,他通常忍不到做完操。“打蛇”机会来了,我没有像平时那样马上让他上厕所,而是不紧不慢地说:“不能忍到做完操吗?”他夹住双腿难受的样子。“还欺负同学吗?”“不欺负了!”“马上去吧。”他飞奔而去。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缓一口气。
五、善于合作
不论什么因素形成的问题学生,班主任都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有的班主任看到问题学生就轻视学生家长,认为这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不屑于和家长合作。我们说:“每个熊孩子家里都有一个熊父母。”但是,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优秀呢?我认为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和学生、科任老师合作,还要善于“巴结”家长,让家长为你开设阳光大道,他的孩子你教育起来才会畅通无助、得心应手。否则,只要“熊家长”不经意在孩子面前给你一个“差评”,你之前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和家长是“命运共同体”。家长配合班主任教育,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把学生的问题种子掐死在萌芽中。
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魏书生老师也说过:“不管多调皮的学生,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学会钻到学生心里去,钻到他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爱他,理解他,尊重他。”我们说,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善于攻心、善于应变、善于赏识、善于迂回、善于合作,真诚地去努力,总会让问题学生不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1998年版
[2]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
[3]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