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专门学校学生自我抗挫能力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孙良伟
[导读] 由于新时期青少年学生自身身心特点
        孙良伟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五中学   550026
        摘要
        由于新时期青少年学生自身身心特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社交的影响,导致处于青春期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抵抗力低下,心理承受力弱,自我调节修复能力差。通过《提高专门学校学生自我减压抗挫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历经两年研究时间,从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学生行为活动的研究及学生离校后电话回访。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课题研究实验课教学,展开问卷调查统计,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背景,分析总结出专门学校学生抗挫能力低的原因,以及归纳方法用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 : 专门学校;挫折;抗挫能力;调查统计
引言
        挫折伴随着每个人而普遍存在的,随着杜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越的环境造就了温室的花朵,让新时代的青少年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蛋壳心理”;家庭的不完整造成了孩子心理的缺陷,缺乏引导,容易迷失自我;教育的重文化而轻德育,成绩优异就是好孩子,引发社会认同的偏差。
        当遇到挫折困难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数育,提高抗挫能力,对青少年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同时,枳极做好预防引导工作,加中学生抗挫折教育,使他们健廉顺利地成长,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
        内部原因:专门学校学生认识能力比普通学校学生较差,感性认识强烈而理性认识欠缺,看待及处理问题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错误。外部原因:主要源于家庭的是否完整和学校的教育。
        1.1学习方面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学校,学习成绩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让部分学生不能实现愿望,长期如此,心理产生挫折感。工读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这一部分,早早辍学,踏入社会。
        1.2家庭环境
        专门学校学生在家庭环境上大多数都存在问题,同时家庭问题的出现让原本就容易出现问题的孩子,提前、更早和更容易的引发挫折感。
        常见的家庭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爱,让孩子性格上缺少阳刚或细腻;重组家庭,会让孩子产生敌视心理,总是对非血脉关系者保持敌对;留守或孤儿,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自信、信任,比较自卑,总是保持防备心理。这些家庭的问题的出现让孩子更容易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偏激,表现脆弱,抵抗力差。
        1.3学校教育
        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普片为应试教育,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是否优秀,而忽略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道德健全等问题。因此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被家人、社会及少数教师所歧视,从而厌学、辍学或休学,给学生造成了强烈的挫折感。这一普遍现象已深入学校和绝大多数家庭,专门学校学生大多是成绩上的差生,久而久之也成为了道德和行为上的差生。
        1.4交往活动
        专门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较为复杂,人生阅历丰富,大部分的则是与社会游散人员的交往,其中违法乱纪者居多。又因为其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时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当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要么以冲动极端方式解决,要么消极宣泄,这些情况都会引发这类学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如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当学生遇到困难问题而得不到解决时,长期如此会让其产生强烈挫折感,从而导致抗挫折能力的下降。不管是作为学校教育或者是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都是必要的,这对学生踏入社会后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或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采取实际行动,不断磨砺意志和抗击打来提高抗挫折能力。


        2.1认识挫折、增强理论
        正确认识挫折:教师或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且明白它的普遍存在性,当面临困难问题时敢于接受,越挫越勇,能够在挫折中迎难而上,顺利解决。
        正视自己:有些挫折的产生是由自身的失误和缺陷造成的,老师或家长要引导学生在挫折中正视自己的错误,分析原因,找准问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不要逃避问题,积极主动的解决。
        分享励志事例: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向学生介绍一些抗击挫折的励志故事,比如越王勾践、贝多芬、钱学森或者身边普通人的故事……,让学生们在他人的事例中,衡量自身的挫折,调整心态,从而增强自己抗击挫折的信心和动力。
        2.2提高意识、采取行动
        适当打击:要提高抗挫折能力,平时就要接受挫折的洗礼,光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比如学生在成绩上的失利、人格上的失误,都可以相对严格地指出并进行批评,让学生从良好的自然感觉中醒过来,正式挫折,有时,把伤疤揭开暴露在阳光下,才好的更快。
        适当帮扶:对于正在遭受重大挫折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的帮扶。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遭受了重大家庭变故的学生,靠自己可能无法顺利渡过难关 ,这时,需要发挥集体的温暖力量,助其一臂之力,让其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然,这种帮扶也要适当,不要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与大家不一样、不正常的人,这样会对其造成更多的刺激。
        合理宣泄:失败有时是对努力拼搏、满怀希望的人们的当头一棒。像是小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搭好的积木被人推倒,负面情绪是必然存在的。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宣泄,是会产生很多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问题的。因此,当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安慰之余,不妨让学生大声哭出来,或是以其他不会影响他人的行为将自己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虽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霾。
    2.3巩固能力、形成常态
        精神胜利法: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许多事情真的是上天注定,强求不来。简言之,是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凭借努力成为奥巴马、杭州马和深圳马……,告诉学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本着这样的心态,许多挫折就不能伤害到你。
        小强精神:像蟑螂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一样,顽强拼搏,勇于进取,有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信念与前进动力,打不死、吃得苦、敢于进步。从学生成长的一举一动中锻炼学生的这种品质,让学生不管在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够从容不迫,淡然处之,并且努力坚持拼搏。
        转换心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一件事情,对乐观的人来说,就是福,对悲观的人来说,就是祸。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懂得转换心态,选择最好的角度看待自己所受的挫折,从而化敌为友,化悲痛为力量,有时甚至能将坏事变成好事。
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提高专门学校学生自我减压抗挫能力的行动研究》,针对我校学生展开了多次教研实验课和多次问卷调查统计的方法,让学生从理论认知的学习到行为实践运用。通过问卷分析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学生的基本认识,再利用课题实验课教学,补齐短板,增强意识,采取行动。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教学教研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在理论认知和行为实践上已经基本能够按照教育的方法开展,取得不错效果。
        总之,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上好这堂课,才能使学生承受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具备成功的基本素质,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合格者。
         参考文献
        [1]米建辉.谈如何在实践活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才智,2020(07):120.
        [2]冯晓萱. 小学班主任提高单亲家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W].2018-02-05 来源:百度搜索
        [4]如何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W].2019-10-21 来源:百度文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