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于庆勇
[导读] 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阶段
        于庆勇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锦东小学  250400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中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科学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动手能力是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思维和科学知识的关键,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给小学生讲授基础的科学知识,还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是影响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说明科学教育对于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而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小学科学在小学课程中是属于基础性的综合素质课程,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相比较往往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侧重于基础知识和传授,而对于小学科学这类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上,小学科学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家长方面更加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家长在课外科学实验活动中表现出敷衍和不耐烦的态度,家长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科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
(二)小学生缺乏科学实验的动手操作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兴趣是影响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直接传授的理论知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在小学生的考试内容中也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察,缺乏动手能力方面的考察内容[1]。这就导致小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对于科学实验这种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不感兴趣,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不高。


(三)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动手能力差
    受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在科学实验中通常是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实验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有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为孩子处理好生活中的琐事,小学生的自理和动手操作能力较低。
三、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提高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从思想上意识到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课外科学实验活动,改变以往的敷衍态度,通过自身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所教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意识到科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基础的科学理论知识,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2],通过科学的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动手操作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个重要特点,在实验中注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科学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蜡烛的变化》这节课的内容时,对于蜡烛的性质和形态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时就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工具,通过课堂提问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切割、点燃蜡烛,如何利用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不同形状的蜡烛等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蜡烛的形态、可燃性、硬度等特性。
(三)拓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要注意将课内实验活动与课外实验活动相结合[3],改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所受到的课程安排限制,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比如在《馒头发霉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将馒头放在塑料袋中,用放大镜观察馒头表面的变化,并让学生完成对馒头变化的科学记录。学生通过课外的亲身实验经历能够提高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
        结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有助于科研人才的培养。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较低,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房园,高梦馨,张文.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石河子市为例 [J]. 新课程(上),2013(9):32-33.
        [2]康晓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J]. 小学科学(教师),2016(5):41.
        [3]李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