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丙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高级中学 156300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改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十分关注,而落实“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正是这一目标理念要求的真切体现。人文精神便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就内容而言,大都体现在热爱祖国、合作互助、知耻明礼、自由民主、平等和谐、道德良好、世界意识科学、生态观念正确等。人文精神是一个大的概念,教师的教学培育应着眼于主要内容,通过有效的策略,确保人文精神培育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精神;培育途径
引言
在新课标相关标准中,对历史学科人文精神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只关注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将德育教育、人文精神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也能进一步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情境
例如,在教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中“文艺复兴”这一知识模块时,笔者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备课时,笔者借助互联网整合了关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多样优质网络教学素材,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图像、优秀文学作品选段、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成果的纪录片等,通过对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2)在正式授课时,笔者通过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多媒体信息教学素材,有效地完成了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接触相应素材的过程中,仿佛身处文艺复兴时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成果的了解,又帮助他们全方位掌握了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3)在完成多媒体素材展示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①你最喜欢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是什么?你认为这件艺术作品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精神?②你最喜欢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什么?你觉得这一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如何在作品中向读者传达人文主义精神的?③你认为文艺复兴这一思想运动从哪些方面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复兴?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结合观看、学习多媒体素材时产生的感想,对历史事件展开多角度的深入思考,从而显著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同时有效培养人文精神。
二、综合分析运用各种材料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分类整理历史材料,对材料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度挖掘。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高中历史老师在历史人物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评价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历史事件的价值意义,特别是要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理解。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认识到很多的历史人物,有救国救民的英雄人物,从这些历史英雄人物身上就展示出很强的人文精神,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学习,学生的人文精神将更加完善。对此,也需要高中历史老师对不同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历史知识。高中历史老师还可以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影视资料来还原当时的情境,给学生在历史事件学习中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同时还要注意扩充和深化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其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在学习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自己身边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源,对抗日战争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展开深入地分析。
三、拓展教学内容,借助社会以及网络资源丰富人文内容
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为了凸显“勿忘国耻,强国富民、追求民主”等一系列人文精神培养,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一些网络资源,如影视资源、文字图片资源等来撩拨学生心弦。可播放影视片《鸦片战争》,让学生在感悟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在激情愤恨的情绪中增强爱国意识,培养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为追求民主而努力的人文精神。再如,“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可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如历史遗址、遗迹、纪念馆等,让学生感悟日本侵略者的暴力非人行径,继而增强爱国爱家、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等的人文精神,萌生为祖国和平、建国强国、繁荣昌盛而努力的坚决之心。再如,在“商朝文化”相关知 识学习时,可展示“甲骨文”“司母戊鼎”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对商朝文明文化有更深的感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该保持共同进步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将历史事件与时事热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时事有更深的认识,能够站在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思考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
参考文献
[1]张海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9(24):142.
[2]王攀攀.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王鹏.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