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自己——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罗继红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尚未发育成熟
        罗继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学研究室 邮编753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尚未发育成熟,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将简单阐述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悦纳自己;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研究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悦纳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困扰。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忽略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度,否则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严重时还会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大瓶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健康快乐地进行学习。
        一、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会一味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缺乏严谨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为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基础,只有深入的掌握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凸显出教育的价值以及意义。因此,在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并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那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流程,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求知欲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愿意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并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最后成为学习的小主人。[1]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课中,开展以《我的偶像》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时,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这种主题的活动特别受到小学生的欢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偶像,并说出偶像吸引自己的地方。在学生探讨和思考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探讨情况大胆提问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的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偶像。与此同时,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学会理智的去崇拜偶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能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够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知识的内化。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首先应该是情感的体验,然后再是知识的体验,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讲授,将会使心理健康课程氛围变得枯燥乏味,严重时还会降低学生的血液习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在课堂教学中自己玩自己的事情,还会扰乱课堂次序。所以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首先应该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首先进行情感的体验,然后再进行知识的体验,最终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2]
        例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

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以《我们就是一家人》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于全班分享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让学生学会自我悦纳,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自身的学习信心。在这个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在逐步的兴起,并普及应用教育领域中。这些教学设备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你在进行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收集一些与心理健康课程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愿望,并说出实现自己的愿望存在的困扰。为了能够更好的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愿望方向出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愿望的评比。在这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以及优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学会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根据我国传统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只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内容,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中的人,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以及知识结构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中。[3]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不良情绪》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经常见到一些同学见不得别人好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教育。但是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要学会利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更多有关于不良情绪的视频以及案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拥有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并引导学生学会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让自己拥有一份健康的心理,并学会悦纳自己。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结构解决相映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心理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发展,严重时还会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大瓶颈。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让自身的教学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养的人才,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强手如林的社会寻求到立足之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冯楠.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11):310.
        [2]李新波.浅谈小学心理健康课的体验式教学[J].新校园(阅读),2017(01):96.
        [3]蒋秋斌.关于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读书文摘,2015(08):219.
       



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小学高年级心育课堂教学中突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KT-XL-05-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