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赵春智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上   作者:赵春智
[导读]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进程是当下我国法扎你的重点,开始不断的尝试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跨领域合作,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开始逐渐被更多的建筑企业熟知与应用,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建筑工程运营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但是,对于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研究相对十分匮乏,因此本文就基于BIM以及RFID技术的装配式

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赵春智    262500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进程是当下我国法扎你的重点,开始不断的尝试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跨领域合作,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开始逐渐被更多的建筑企业熟知与应用,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建筑工程运营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但是,对于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研究相对十分匮乏,因此本文就基于BIM以及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作出探究,以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RFID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前言: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建筑行业关于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处于一种粗放型的模式,包括建筑行业自身的建筑施工类型其实也都以粗放式为主,但是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逐渐变得规范化。同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应用也受到了建筑行业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1]。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最为主要的不同的就是建筑施工现场发正了转变,而施工现场的转变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地增加,施工过程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1、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装配式建筑构件、配件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生产过程中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格外突出,同时还包括保养和堆放、使用过程的检验等方面很多操作不规范的地方,不但影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装配式建筑自身的质量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其次,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准备工作十分匮乏[2]。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十分完备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关于施工过程中质量风险的预见性极其欠缺。很多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开始施工之前往往并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例如,设备准备不充足、物资准备不充足、施工人员准备不充足等等,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2.1、施工过程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相较于其他建筑不同,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管理中应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会有很大程度的转变信息表达的方式[3]。纸质的储存与传递是传统建筑工程信息表达的主要形式,但是纸质形式的信息安全性十分匮乏,并且信息传递效率不容乐观,信息孤岛是传统模式下的重点问题。此外装配式建筑有着极高的构件精准度要求,若信息的传递都依靠二维图纸进行,单单图纸的数量就能够让管理人员应接不暇,很难直观的理解相关的信息。而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能建立起以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模型,真正做到三维可视化,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数据的储存与传递,并且能够更价值观的理解相关信息。
        2.2、施工模拟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方可以借助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4]。将3D模型和时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更加立体的4D施工模型,精确的展示出每一个阶段的建筑外观。施工方可以借助各个模型对实际施工外观进行对比,实时监控管理施工质量,同时,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能够被直观的体现出来。最后,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装配式建筑各个构件的尺寸、类型等各项参数能够被我们更加明确的掌握,相关信息能够被各个施工项目部门实时获取,信息孤岛的问题被彻底解决,整个施工过程变得公开透明,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预制构件的管理
        3.1、构件的生产
        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有很高的精确度要求,所以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的生产环节,其关联着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还关系着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设计以及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要对构件进行设计之后才能够进入工厂进行生产,可能有多次的设计方案变更出现在正式生产之前。因此,生产人员与设计者之间的及时沟通至关重要,双方的都必须在设计意图方面达到高度一致。我们需要利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利用模型实时对接设计人员与生产厂家,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提升了争取性。通过更新和提取建筑模型,生产厂家就能够掌握设计人员的准确设计意图,甚至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3.2、构件的运输
        传统模式下,构件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性事故,使构件无法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因此,构件的运输要依照现场施工需要进行提前规划。其次,在构件运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意外导致构件受损,无法及时的投入施工,影响了施工进度。而应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将信息控制系统与构建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真正达到信息共享的标准。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能够将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及时的传达给管理人员,系统人员借助这些信息来对构件材料进行调度,根据施工需求来确定何时运输构件。此外,还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装载,实际装载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构件损伤问题也能够有效的避免。
        3.3、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仅仅需要应用很多施工工艺,同时还有高的机械化程度要求以及较高的安全防护要求[5]。因此,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应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进行施工仿真模拟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依据仿真模拟的结果能够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流程进行深层次的优化,通过模拟能够确保各个装配式建筑构件切实安装到位,进而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其次,传统模式下,很多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很难被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及时的发现,施工方也不能根据安全缺陷来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导致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频发。使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能够及时的将这些问题显示出来,让施工方防患于未然。
        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施工构件进行检查。但是装配式建筑往往会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我们无法确保做到不重查、不漏差。即便是对每一个施工材料进行编号,但是巨量的施工材料对应海量的材料编号我们也无法准确的记录,施工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应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能够详细准确的记录施工材料的编号信息,并备注其是否合格,要使用在什么部位,不但保证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能够方便管理人员随时调用材料信息。
        结语:质量是装配式建筑的根本。本文研究了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在预制构件质量管理以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两个方面。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运输,而施工仿真模拟是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波. 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初探[J]. 建材与装饰, 2018, 000(021):179-180.
[2]王继宏. 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分析[J]. 建筑·建材·装饰, 2018, 000(021):44,49.
[3]苗震. 基于BIM与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251(31):195-196.
[4]郭营飞, 杜玲霞. 基于BIM和RFID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 No.326(06):86+88.
[5]蒋鹏奇. 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27):21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