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上   作者:高娜
[导读] 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生命线,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铁在运行过程中,整体故障风险以及事故风险的产生几率较大,如未能及时对问题予以解决,将对国家以及人们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天津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高娜   300142

摘要: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生命线,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铁在运行过程中,整体故障风险以及事故风险的产生几率较大,如未能及时对问题予以解决,将对国家以及人们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地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地铁建设的高潮,地铁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行车事故、突发紧急事件严重影响了地铁的正常运营,并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有的应急预案多为纸质形式,突发事件发生后,预案查询繁琐,执行复杂,使得预案作用大打折扣。另外预案内容简单,缺乏对人员、资源、时间、空间的有效整合,处置手段单一、繁冗,整体效果不佳。因此,从人工管理转向智能信息化管理,不仅可对预案进行动态管理,还能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对预案的实施进行综合管理,也可以对预案进行考评和事后分析,并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专业辅助决策。综上所述,实现应急预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地铁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1.国内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应急管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于各类事故事件的监察手段,事故事件的预警能力有限,各类应急管理的预防管理机制缺乏。(2)应急预案缺乏标准化。(3)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法律法规重视不足,相关方面建设滞后。(4)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只是在顶层制度规划上做出要求,缺少有效实施的细则(5)缺乏对于使用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的认识,使得应急能力不足,处置手段有限。(6)应急物资的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个部门多头管理,造成物资的重复建设,又缺乏有效的管理,需要使用的时候无法有效及时发挥作用。(7)缺少统一的调度指挥协调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行车、客运、车辆、供电、设备等多个专业,专业性强,跨部门协调复杂,缺少统一、有效的协调指挥,各专业的专项预案无法有效落实,无法实现高效的协调联动。
        2.地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功能
        2.1突发事件处置管理
        利用预案管理模块中编制的数字化预案,提醒并引导处置人员应急处置,利用辅助决策进行救援资源查询,保障事件状态报告与发布工作的顺利完成。记录处置过程,以便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同时对该类事件的处置进行评价与思考,从而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改进。(1)生成应急处置界面。根据预案管理模块中定义的数字化预案以及突发事件信息,快速生成处置要点,加载应急资源信息。界面中包括内容:启动预案名称、事件等级、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处置记录、辅助系统快捷方式、处置要点等。其中,处置要点分为操作要点和通报流程两大类。(2)处置状态维护功能。包括操作要点状态维护和信息通报状态维护,共为4方面内容:①可通过点击完成相应要点操作;②可区分要点是否执行;③每项要点后自预案启动起,开始按设定时间倒计时;④处置要点若超过设定时限,将提醒用户及时操作。点击相应的通报流程后,调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功能,显示信息通报对象和通报内容提示,同时记录报送时间以及报送次数。(3)事件升级功能。实现新事件信息的填写功能。根据新事件发生时间和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判断调整事件处置级别,并调整已生成的处置措施。(4)显示各层级处置要点功能。显示线路中心、车站相关的处置要点提示。



        2.2总结评估功能
        系统对应急处置后的事件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协助管理人员完成事后总结分析、预案评估工作。对事故处理过程的所有信息留痕并统一管理、存档,包括图像、声音、电子文档等,按照发生时序制作处置记录,对应急处置过程关键环节回放和再现。根据事件处置记录,结合案例模板,生成事故案例。辅助制作事件调查报告、事故处置报告,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定制事故报告内容。为事故的多项数据统计,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为事件处置建立评估体系,根据业务内容实现量化评估,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1)实现按模板要求生成突发事件最终报告的功能,包括处置方案的完整性、科学性、顺畅性以及处置要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2)实现事件总结报告的查询功能,包括处置文字记录、语音和视频。
        2.3系统联动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化管控平台,要与门禁、视频监控、紧急电话等系统进行互联,实现信息交互及安全管控。在门禁系统有非法闯入情况时,通过系统联动,相关视频图像可自动显示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站上,便于值班员进行有效识别和应对。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值班员可以通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站实现门禁开关门及入侵报警的解除。在紧急电话被使用时,相关使用人视频图像可自动显示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站上,值班员可以与之通话并及时进行有效处置。
        3.系统应用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立足于地铁的生产和安全管理需求,为地铁建设提供有效的电子化应急事件防范手段。系统优势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扁平化管理:压缩应急管理层次,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管理范围。(2)数字化管理:构建科学化管理模式,让数字贯穿管理全过程,让管理更具科学性。(3)突发事件全局化管理: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从人员、物资、装备、制度等全方面进行调度管控。(4)业务应用集中化:实现业务应用集中化,关键数据集中存储,业务集中管理,统一设计流程。地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某些问题,在业务安全保障、用户使用便捷性等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1)采用可靠的核心内嵌式技术,增加防篡改检测模块来对浏览器和服务器(B/S)结构网页进行检测,防止网页被随意篡改。(2)采用协议包压缩加密传输技术来确保端到端业务数据包的完整性、保密性。(3)采用页面动态编辑器,实现富文本内容交互,增加用户操作的便捷性、灵活性。地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对于目前地铁的应急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国内大部分的预案管理手段还是通过线下纸质文档管理,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地铁运营安全的政策、办法,应急管理有了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要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应急预案管理系统,能够积极有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实现应急事件处置的规范化,提高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智能化。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加大对地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用的研究显著提升了地铁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应急管理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弥补了地铁应急管理信息化手段的不足,为数字化地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地铁各方面的全面实施,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军武,吴寒,杨庭友.基于投影寻踪的地铁车站工程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09):1-7.
[2]钟颜开.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应急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J].建筑安全,2019,34(02):56-60.
[3]徐欣怡,徐永能,何舟.网络化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2):65-66.
[4]卢文刚,黄小珍.基于FCE法的城市地铁踩踏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以广州地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03):14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