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陈冬
[导读] 伴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以往传统化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陈冬
        遂溪县黄学增纪念中学  524300
        摘要:伴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以往传统化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也不再过分执着于学生日常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教师想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提升,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基础,对学生实施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行提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信息技术水平。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之后总结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引言
        在初中素质教育期间,信息技术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学科不仅仅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发展途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具备技术、实践以及理论等知识的综合型学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实践结合社会的发展,在创新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让其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时对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目前,初中时期学生大多存在技术能力差以及信息意识弱等情况,将会大大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这一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将教学当中的重点工作由操作技术教学转变为信息素养培养方面,让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原理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信息化意识,对学生学习潜能进行激发,让学生提升学习信息技术运用灵活程度[1]。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初中时期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信息化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意义。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期间,不单单需要具备基础性知识,还必须对自身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进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提升,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强化,让学生可以发散独立思维。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初中生较为轻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在实施教学期间必须对课程主题性进行强调,重点讲解学生日常能够应用的信息技术。
        比如编辑音频、图片、安装系统等等,这类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大大提升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在教学期间实施较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对课堂氛围进行活跃,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提升,有利于学生养成信息意识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2.2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素养
        在如今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之下,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及思维进行培养极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必须将信息技术思维充分融入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
        例如,Excel软件的教学可以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技术思维进行培养,学生可以采取数据排列计算的方式,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实际问题处理进行结合,对自身计算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极快,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上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适应我国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在日常教学期间学生必须采取自身所学知识对信息技术设计进行完善,采取实践的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提高[2]。
        比如,学生在学习Word软件期间可以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自行设计,将知识和创造性进行结合,如此才可以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知识所存在的乐趣和意义。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适当依据学生学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沟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加具有创意、更加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作品。
2.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要转变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将教学大纲提供给学生,学生从自身结合教材知识,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自主思考的方式进一步深化知识点,由教师在课堂当中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还可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比如,教师在进行图片编辑内容教学期间,可以先将示例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制作图片,之后再由教师具体讲解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对课堂学习集中力进行提高[3]。
2.5加强信息技术的安全教育
        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期间不仅仅需要对学生技术素养进行培养,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让学生可以对信息技术所存在的便利性进行明确的了解,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存在的不安全性。采取学习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信息盗窃、互联网病毒等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够正确应对,让学生可以自主抵制信息技术当中的不良现象[4]。
        在此期间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成为文明、有公德、高素质的网上冲浪践行者,为构建绿色上网环境贡献自身力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和学生日后的成长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讲授期间必须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行提升,在实践期间不断创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进行锻炼,让学生可以在日后社会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坤.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32):238.
[2]严锋.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数码设计(下),2019,(7):58-59.
[3]陈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软件(电子版),2020,(2):190.
[4]宋海涛.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